南京“小升初”“潜规则”横行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南京“小升初”“潜规则”横行

2010-07-21 15:22:48     标签:小升初升学指导

“一纸小升初,两行辛酸泪,女方十二岁,大考已相随,校内书包满,校外题库全,刚出学校门,又入课外班……为考小升初,家长白了头。”这篇取名《新木兰辞》的帖子在网上广为传播,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小升初”家长对义务教育乱象的困惑。

从本月中旬开始,南京几所率先开打2010年“小升初”择校大战的学校,已陆续展开报名登记等活动。据悉,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在上周末举办的招生报名活动,第一天就引来几百名家长,现场异常火爆。

“登记报名仅是“小升初”择校的一个环节”,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南京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学生、家长们的“小升初”择校之路都相当漫长,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支配作用的,往往不是国家的政策法规,而是一套套“潜规则”。

奥数仍是小升初“通行证”

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6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不得以各种学科竞赛成绩、特长评级作为录取依据。更早些时候,南京五大“名校”校长联合承诺在“小升初”招生中,绝不以竞赛证书作为初中新生录取依据。但在今年的“小升初”招录登记现场,记者却看到,有些学校却依然为“奥数牛孩”大开“绿灯”。

上周,在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日前进行的“小升初”招生报名现场,记者看到:有家长拿着孩子的世界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问老师,孩子的数学特别好,但五年级语文有个良,能不能给个机会时,那位招生老师毫不犹豫地表示可以“破格”。

“竞赛证书有多种,其中奥数的最值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名校招办老师告诉记者,在往年,如果有两个奥数冬令营、夏令营一等奖之类的过硬证书,孩子可以被南京任何一所名校学校优录,一个一等加一个二等的基本上也能被本市两所“顶级”名校优录。

今年是“五严”禁令出台后第一次“小升初”招生,为什么有些学校还敢于“铤而走险”呢。一所中学的校长道出其中原委:“学校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生源优劣的竞争。尤其是民办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后在师资上已经没有优势,只有争到了优秀生源,学校才有了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选择适合本校的优秀学生。”

培训班给名校“暗送生源”

国家《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也禁止公办初中通过任何考试选拔小学生。但记者调查发现,学校不给考,就在校外考,社会上的某些知名培训机构通过考试“暗送”优质生源”给所谓名校,已经是通行多年的“潜规则”。

日前,在位于本市江苏路的某教育培训中心,记者看到来报名参加奥数班的家长络绎不绝。该机构咨询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对前来报名的家长表示,目前“小升初”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最后肯定还要看奥数成绩的。

虽然该说法没有得到相关学校的证实,但记者发现,不少学校对这些社会办学机构颁发的奖状、证书质量了如指掌。一位“小升初”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所在班上的2个奥数一等奖“牛孩”,已经提前接到一所“顶级”名校要求签约的电话。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南京的几所“顶级”名校往年也都是通过电话通知他们相中的学生进行首批面试的,而提前签约的依据就是某些培训机构的考试成绩!一位某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名校录取都是看冬令营的获奖情况,现在就看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据了解,今年参加这个名为“数学智力大比拼”的奥数测试的六年级考生多达4500人,而获一等奖仅111人。

“校内不准考,就把孩子逼到校外去考。家长多掏钱不说,孩子到处‘赶考’更吃苦。教育主管部门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一位“小升初”家长气愤地说。

学校、培训班“双赢”

“这几年为孩子上培训班真没少花钱”,张先生的儿子就读于南京市鼓楼区某知名小学,他给记者粗算了一笔账,一所目标名校的“占坑”班每年2000元,“奥数班”每年3200元,再加上各种类型的竞赛“突击班”,这样算下来,每年花费不下6000元。据一位家长介绍,孩子班上的同学都在外面报了班,“一年报3到4个班,费用超过一万元很正常”。

记者初步调查发现,在南京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参加培训班,每年培训费约8000元。目前,南京小升初学生人数近5万人,如果按以上调查计算,每年有大约1亿元进了培训班。记者了解到,这些暴利的培训班有许多与一些中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排除一些中学也从巨额收益中分一杯羹的可能。

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班上的数学老师就曾直言不讳地告诉她,要她给孩子在外报班,不然将来会被别人落下一大截。据了解,南京的社会力量培训机构的任课老师主要都是兼职的,而兼职师资的来源基本都是公开招聘的学校老师。“制定一定的考核机制,如果老师水平不行,不能吸引学生,培训班出现大量生源流失,该老师就会被解雇。这些老师上课时也更热心,投入的精力有时比学校正课都多。”一位曾经在某培训机构上课的老师这样说。

点击显示
上一篇:2010年南京小升初招生28问
下一篇:南京市招办有关负责人权威解析2010年小升初招生政策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