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近期做了一个统计,全国中小学教辅读物市场产值至少有200亿元。目前全国不到600家出版社中,有500多家正在出版教辅读物。其评价说,“教辅教辅,乱得离谱”。在寒假教辅读物销售旺季到来,我觉得有必要谈谈选购教辅读物的误区和经验。
造成教辅书混乱无序的原因有很多,逐利当然是最大原因,但是,广大考生在选书过程中也显示出了很强的盲目性。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辅读物。其次,教辅书种类繁多,选择多了反而导致判断力下降,甚至影响原有复习计划。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教辅书,浪费金钱事小,耽误了复习事大。
根据教学经验,我想和广大考生家长分享我评价教辅书籍是否有价值的“九看三不看”:一看目录内容:分类宜细不宜粗。二看目录排序和页数:目录排序宜按考试出现概率高低划分不宜只按考点划分。当然,如果常考的重难点占的页数多,生僻占的页数少,而不是全书平均着力就更好了。三看知识解读。建议考生可翻到自己最熟的部分看相应的知识解读,全新、精辟的知识解读最好,知识能整合成图表次之,知识能分点罗列再次之,最差的只是照搬教科书,毫无整合。四看配套习题。分程度及指明题目出处(如某年某地高考第几题),说明编者有认真过滤试题。五看选择题答案。差的教辅书只有正确选项,好的教辅书不但有答案解释,还会有错误项错因分析。六看第一版时间与再版次数。再版次数越多说明口碑较好。对于有改革的科目考试则要看第一版时间是否在改革三个月后。七看封面。浑水摸鱼的出版商常常会把粗制滥造的漫画作为封面。八看可读性。排版、字体大小、行距、纸张颜色都会对可读性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九看出版社。国内名社、省内名社是品质的保障。
三不看是:不看主编(不是编者)、不看书名(炫不炫/华不华丽)、不看价格。最后,我想指出每一个科目考试只要三本材料就够:考试说明或考纲、带历年真题的试题集和知识解读较好的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