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过来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网络信息化的战争”,如果自己掌握的信息没有别人快,没有别人全等等,那么在这场“战争”中必然会输给别人。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网络中获取有用的小升初信息。
如果搁置孩子自身条件不论,完全服从主观的愿望,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假设拥有绝对的择校权,比方说想进哈佛就可以进哈佛,那么,我想问的是:孩子一定能够成才么?或者,换一种问法:对孩子而言,这一定就是最佳的不二之选么?
所以,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这是择校的前提。
网海茫茫,全是信息的沙粒,哪一颗才是你想要寻找的呢?如何在网络中寻找到择校的有用信息,有些家长很困惑。尤其是纷争不断的地方,试图寻找真相的家长,雾里看花,最后绝望地发出这样的感慨:网上世界,看了等于没看,或者越看越乱。哪里才能找到真实有用的信息呢?其实,网上的信息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越是争论激烈的地方,越是参考价值丰富的地方。
1、学校官网的信息。
穿衣戴帽是一个人内在自我的外在表征。学校校园网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窗口。无论学校重视与否,都可以从中窥见很多有用的信息。(不重视也是一种重视,恰好能够体现学校的某种风格。)
校网自我吹嘘的多,如同商家的广告。假如我用“学习成绩稳定,没有起伏”来评价一个在班上考试一直倒数的孩子,你能说这是谎言么?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校网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古人爱谈“文如其人”,然而,很多无耻小人在文章中做高洁状,当今在主席台上大讲反腐倡廉而会议室外纪委领导已经静静等候的喜剧故事并非全是影视剧里的镜头,因为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如何来鉴别?钱锺书对此有个解释值得借鉴: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怎么说。校网的内容即使是自夸的,同样可以寻找到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就在这里。如同破案中的笔迹鉴定,嫌疑人在自辩书里坚称自己无辜,但是笔迹已经告诉我们事实真相。生物学的DNA鉴别更能让一切掩饰变得毫无意义:只要找到了DNA,答案尽在其中。
中考升学率是一个重要依据,其实未必值得特别关注。不过,拿现实中的事实说话,即使不上XX、XX或者XX中学,很多考进杭二等前三、前八的学生假设在指定学区的学校就读,只要这所学校是一所合格的学校,那么,这些孩子大部分还是成为杭二等学校的学生的。所以,升学率的决定因素不是学校。还有,升学率的计算方法你要看清楚,当然,很多时候局外人是看不明白了。正如某个商品,都说自己是第一。这个,你懂的(此处略去78个字)。
学校在官网上展示成绩,要看是写实性的还是抒情性的:有的学校象值班记录一样,侧重介绍师生的工作与学习,报道校园里的教学动态;有的则是新闻联播风格,侧重打造领导的光辉形象,突出领导的忙碌。浮躁还是踏实、炫耀还是呈现……一目了然。
2、小升初论坛里家长们的看法。
要重视该学校家长或者亲历者的看法,轻视甚至漠视非家长的“砖家式”结论。比方,有美国人说奥巴马是个好总统,五毛马上凑过去评论说:“P!我们的领导才是最好的领导。”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直接感受者,最拥有发言权,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论坛里常常有这样的表述,“我朋友的孩子……”、“据说……”,这种言谈客观上已经告诉你:一切只是道听途说,来凑热闹而已,无论他想要表达的主观意愿是何等强烈。如果你要信以为真,那当然是你的自由了。
同样的学校乃至同样的事实,家长们可能有着完全对立的看法。比方,有家长说,“老师很负责,周末坚持补课,升学率高,我们满意。”也有家长说,“学校周末补课,学习压力大,孩子不能休息。”再如分层开班教学、设置所谓的快慢班或者所谓实验班,有家长拍手叫好也有家长极力反对。所以,我们不是要看对方给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评价,而是要看家长给出结论和评价的逻辑是什么。
如果说得好听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就这么简单。家长们不同观点的碰撞其实已经给你指明了选择的方向:你送孩子进去打算站在什么位置?你到底想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你追求的教育最高目标是什么?那么,你还犹豫什么呢?
3、公益网站的总结概括。
综合各家观点,省去我们大海捞针的时间了,当然是否对自己有切身用处还要自己斟酌掂量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