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感受:
一.关键词:积极
孩子的上课状态越来越好,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做题;课堂下:积极淘气,积极让老师“生气”。这种积极的状态真的是非常难得的。因此,我在课后狠狠地表扬了她。没想到,晚上夏老师也特意打来电话,委托我转达老师对旦旦同学白天上课时状态的表扬。希望这种良性状态能够循环持续下去。看到孩子可以笑着去学习了,我真是欣慰。
二.关键词:纠结
这两周都在为“寒假班”纠结。报名吧,“困难”重重啊:没时间接送,没时间陪课,甚至因为惯例的假期出游,根本没时间去上这八节课。不报名吧,孩子刚刚适应了课程,状态也刚刚渐入佳境。也许这就是应该坚持下去的最好的条件。唉,这种取舍之间的犹豫,是的我弱点。
三.关键词:吸引
在辛辛苦苦“生存”的一年中,都会努力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几天“生活”的机会。舍掉自己的一切,去一个与己无关的环境,坐看别人奔波忙碌,而我可以只挑自己喜欢的去做,去体味。这种感觉是吸引人的。但这次最终却被查字典的“魅力”吸引了,被夏老师的认真致学吸引了。在一天之内匆匆定下假期的行程,忍痛缩短了一周的时间,一咬牙一跺脚回来上课!想起自己曾为了失去一个休息日就愤然提笔大发抱怨,那么这次的决定真是觉得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四.关键词:人生的大石块
把那纸“檄文”找出来再读一遍。却发现自己是“坚强”以外的其他词,只是不情愿承认是被这个词左右了。
双休日,天气非常迷人。已近五月了,在杭州,像这样拥有宜人天气的双休日对于今年来说已经所剩无几了。接下来的赤热会让人豪无兴致去做任何事情的,就算是玩。
这样的天气在杭州的户外,任何一处都足以让人玩得尽兴。
但,下星期就要期中考试了,周五小旦同学沉重的书包里又增添了一张“考试复习指南”。显然是背回来要求家长和孩子做“最后冲刺”的。
这里不得不先肯定老师的辛苦,半学期所有的知识点都总结归纳在这一张纸上。
旦妈一边观望着窗外,一边拿起“复习指南”。想要取得好的成绩,虽说平时的认真学习是关键,但考试前“提纲挈领”的复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愤然!绝对的愤然!为什么单单挑这样美好的日子来考试呢!
旦妈回头问小旦同学:“你是想多考两分,在家复习呢?还是想去西湖划船?”
小旦同学开始进入深思状态。
旦爸把旦妈拉到一边,责怪旦妈为何要把如此痛苦的选择如此直白地扔给一个孩子!并表示他绝不同意今天在家里复习考试而不去划船。
“这星期在家复习考试,下星期去划船,划两次。”这是小旦同学的选择。
唉,真是无奈的。你可以不看重分数,但除了你,大家都看重!
无论小旦做何选择,旦妈都会有感慨。选去划船-------“真”小孩儿!选在家复习考试------此孩儿已被逼入俗。本就在这世俗之中,怎可,又怎会不入俗呢。
旦妈又要讲故事了,讲讲“人生的大石头”吧,这个故事曾经让我一惊。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印象。
站在那些成绩骄人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做个小实验”,他拿出一个大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都大叫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小石子,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小石子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大石块和小石子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
“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无论你的时间有多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头呢?也许是你的道德感、你的梦想?还有你的……一定要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这辈子你都不会再有机会去做了!”
我们可曾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我这一生的“大石块”是什么?找出自己人生的“大石块”,然后把它们最先放进我们人生的瓶子中!
旦妈眼见小旦同学的瓶子正在被填充,却不知这是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大石块”!
小旦同学也一定更加是处于迷惑状态,一会儿被逼入世俗的泥潭摸爬滚打;一会儿又被拽出来,被埋怨搞得满身泥土。然后还是要重新回到泥潭中去……
旦妈也真的一直在努力把小旦的分数都放到自己的盲点上。但这真的是很难做的到。
点击进入论坛与更多家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