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热帖:老李谈2013年小升初,数据解析帮你合理减压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论坛热帖:老李谈2013年小升初,数据解析帮你合理减压

2012-12-19 09:59:31     标签:小升初经验

查字典杭州奥数网12月19日 2013小升初新政策还没落地,各民办学校也都还没有什么新动作,这个时期的家长们思想形态不一,杭州查字典网友杭州老李与大家分享交流了心得,从小升初准备各时期,到择校、备战的谋策略,再到如何合理定目标,从三方面数据解析帮你合理减压。下面是杭州老李的帖子全文。更多信息请点击>>

第一篇:小升初时期分类篇

经历了几年小升初,杭州也算第三年了,也有一些心得,我把小升初归结为四个时期:酝酿期------挣扎期------纠结期-------淡定期;各个时期的家长思想形态不一,看看各位家长现在进入了哪一种状态。

酝酿期显著特征是:开始打听各学校以往的消息和升学状况、口碑,并着手进行数学、英语及特长类准备,这个时期对年级没有太大的限制,1年级到6年级通吃,但以5、6年级居多。

挣扎期显著特征是:偏重打听各学校现在的动向,盯紧各大论坛、qq群、家长堆力争不放过一丝消息,奔波于各种可能的小升初机会,比如参加坑班、各种机构或者学校组织的考试、竞赛考试。

纠结期显著特征是:要么橄榄枝太多纠结哪一个(归结为甜蜜的纠结)要么事态不明显各种等待(归结为痛苦的等待,有的家长能够接到3个以上学校的意向),要么开始准备摇号或者直升(归结为失落的惆怅)。

淡定期显著特征是:家庭会议开完了,不管是民办还是直升学校也就定下来了,步子也就缓下来了,接下来考虑的是小升初衔接的事情,因为离大家的目标可能最近的是高考,最远的才是小升初。

第二篇:小升初谋定局势篇

1、好的学校到底胃口有多大?杭州主城区的学生竞争有多大?

今天列几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学校的数据来看看每一年他们招多少学生(数据仅供参考,以当年实际招生为主)根据中国教育在线,了解到(2012)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有2.3万的小学毕业生,只有4876人能进入17所民办初中就读,而4876人中又有19个班(预估每个班级40人,预估760人)是直升上来的,剩下97个班(预估4100人)通过自主招生和电脑派位的方式进行录取,我简单做个数据分析(不一定准确作参考)

2.3w人中愿意读民办和有民办意向的保守估计为40%即:1.1w

1.1w人中减掉可以直升民办的760人后参加摇号和自主招生的应该有10240人

10240人中集中关注10所学校的人数保守占80%应该有8200人

8200人中减掉10所电脑派位的人数1804人,剩余的人要参与到自主招生的名额争夺中差不多6400人,而实际官方给出的自主招生名额数量10所大为784人,最后实际大致为800人。

2006年小学入学人数大概有多少呢?我们看看这个数据,有浙江在线提供:2006杭州市小学生入学人数约在18000~20000人左右;今年刚好小升初,保守估计6年级人数为22000,所以基本上可以按照上面形式进行预估。

2、有多少孩子在竞赛(决赛)中获奖?没有获奖就没有实力了?竞赛不等于小升初,但是竞赛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民办各学校看重的优质生源,竞赛获奖的几乎90%以上都会被录用,此录用不是直接进入知名中学,也不是直接根据获奖等第评定,而是说明这批学生确实具备一定的实力,通过中学组织的考试、面试或者其他方式进入,杭州第三方组织的知名的竞赛我们做个统计(仅供参考)

而每个竞赛中重复获奖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即同一个小朋友参加这些比赛,几乎都能够获奖,这样的重复率可能在保守估计至少40%,也就意味着558人次其实只有558*60%=335人诚然有人说进入各中学还会有各种民间机构、个人推荐等,其实你发现跟推荐没有什么关系,这批即使推荐的人也是在这335人中的,否则推荐也没有意义。所以综上其实如果完全按照竞赛获奖来看的话,也占不了自主招生800人的一半名额,当中还会有各种损耗,比如有出国的、原来小学不放的、去杭外的、放弃民办直升公办等等,所以335仅供大家参考;根据之前经历的很多家长,其实无获奖经历通过当年的千人考或者其他学校的面试、测验等进入的大有人在,所以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在竞赛没有获奖的情况下灰心丧气,即使获得了证书要知道最后还是要过中学自己出题测验的,那么归根结底就是咱们小朋友自己是不是足够强大,学没有学到真本事,否则外面消息即使很灵通,报再多的坑班,获得再多的考试机会也徒劳。

第三篇:合理定位锚定目标

小升初从诞生那天开始,其实就注定是个让人纠结的马拉松,是万米跑,而不是百米冲刺,考验的就是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谁下的决心大,谁的耐力大,谁的消息灵通,因此会出现有家长放弃工作专门主攻小升初,也有的人奔波于各个机构,各民办学校,一有风吹草动全家总动员!

1、量体裁衣,给孩子一个大致定位

主要是数学方面,如孩子经常参加各类比赛,基本上你可以估摸出自己孩子目前大致的排名情况。英语与语文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类比赛、考证等情况,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再结合孩子其它方面(艺术方面等等)的表现,综合地估计一下自己孩子大致处在哪一个层面上;再根据孩子平时的喜好,判断一下您的孩子属于偏文、偏理还是较综合?

这一步决定了你的目标学校大致的分布,一定要清醒、客观

2、根据孩子的情况留一个保底学校

偶尔也会出现一贯表现好的学生在一次关键测试中败走麦城,所以除非某个学校不可,建议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尽可能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实际情况是很多家长,稳妥起见,会把孩子的简历同时投向几所学校

大致去了解一下孩子所对口初中各方面的情况,是否满意?如满意,可作为保底学校。这样善莫大焉,比如有的学军小学学生就想着十三中保底也还不错!假如不满意,不妨再去了解一下周边的其它学校,直到找到较为适合孩子的保底学校。如果确保保底学校无大碍,那就选1—2个跳一跳可能够得着的学校作为接下来奋斗的目标,切忌广撒网,因为那个时候辛苦的不仅仅是你,还有孩子奔波于各个学校面试、考试、家长会等。

适当关注一下近几年来的中考政策和中考情况

其实选择小升初学校背后的目的一定是因为这个学校中考的情况或者保送的情况,比如有政策就说公办学校之后保送的比例大概能够到50%,这样看来公办学校也不错,但是再仔细想,读高中的目的不也是为了高考吗,那么跟保送不保送没有太大直接关系,因为高考拼的是实力,而且公办基本上取消择校的政策出来后,绝大部分家长都扑向了民办,因为两个不同性质的学校中学生的实力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建议家政也能够考察下中考政策和中考情况!

结束语:小升初政策变还是不变,都是一个江湖,暗战到处都是!只有孩子自身实力的强大才是王道,即便不是小升初成功,也至少脑袋里学点东西,长点本事,所以家长们你们也别把你们焦躁、功利的心态传给孩子,让他们自然些,简单些!

声明: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政策解读请以官方文件为准!

来源:杭州查字典

>>推荐阅读

经验分享:家长眼中的公益实验班

家长会分享:小升初择校,测测孩子和学校的“匹配度”

2013年杭州民办初中招生方法将进一步规范

点击显示
上一篇:家长分享:去育才比去建兰好,去本部比去东南好
下一篇:经验分享:家长眼中的公益实验班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