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位房价高抢手”这一报道引起强烈的讨论:为了能让子女读上名校,不少家长不惜出高价购买“房子老旧,管理混乱”的学位房。
这种社会现象在深圳恐怕也是“见怪不怪了”,但这种社会现象撞击着人们,给人们留下了一系列教育思考。
首先,什么是名校?
我们没有必要去咬文嚼字。但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没有设置重点学校或所谓的名校。当下一些学校不是由于办学特色鲜明,既教书又育人,办学效益显着而跻身于名校,而只是凭借学校的地域优势,获得了较好的生源,从而升学率或社会声誉较高,继而又因马太效应,赢得更多学区外的优质生源,进一步推高升学率或社会声誉,于是成了名校,这样的名校值得家长“趋之若鹜”吗?
其次,进入名校孩子就能成才吗?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成才依赖“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和个人努力”三个因素。只有当学校创设的学习环境、所确定的教学标高和孩子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孩子的学习才会产生共振,孩子才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设想一个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进入“高密度,高速度,高难度”训练的名校学习,能产生共振,从而成功学习吗?
第三点,购买学位房会不会给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深圳人自豪的是:深圳是广东省教育强市。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均衡发展非常重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都实行均衡优质配备,管理也很到位。这为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就近入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学生就近入学,班级学生的智力分布是自然的、正态的,这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如果说学习也存在竞争的话,那么就近入学就是公平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购买学位房打破了这种生态,使孩子从小就借助“父母的力量”参与竞争,滋生了孩子的优越感,降低了孩子自身的竞争意识和生存能力,是得不偿失的。再说不理性的房产投资也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价值导向。
由“学位房抢手”,可以折射出当前深圳家庭教育的三种倾向:1.在“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类商品广告词的忽悠下,不少家长节衣缩食,但盲目教育投资,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进“名校”,推进各种培训班,殊不知,这样拔苗助长,收获几何?这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浮躁心态。
2.“学位房抢手”既反映了家长对孩子和教育的重视,也暴露了不少家长企图把孩子交给“名校”,就可以高枕无忧的错误想法,这些家长舍得教育重金投入,但不舍得时间和情感的投入。这是不可取的。
3.对孩子的定位和期望过高,总想在孩子的身上实现自己失去的理想。更有甚者,把孩子的学习作为炫耀的资本,逼着、骂着孩子学习,使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和自尊,从小就饱尝失败的痛苦,这样的家庭教育难道还不该清醒吗?
最后,向已买了学位房的家长建议: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经常和孩子一起玩乐、交流,达到心灵的沟通。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您的孩子一定能学习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