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昨晚,我照例检查他的作业,看到他在作文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我每天的作业都要写到晚上10点钟,真是‘杯具’啊!”“杯具”一词让我一下子给愣住了,尽管我知道“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现在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但儿子将它用到作文当中,我立马感觉都看不懂了。我跟着问儿子:“作文能这样写吗?”儿子不以为然地回答道:“我们班同学都这样写作文的。”
确实如此,现如今,“菜鸟”、“粉丝”、“BT”、“PK”、“雷人”……这些盛行于网络的新词语,近年来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亮相,不少中小学生争相跟风模仿,并时不时地出现在他们的日记、作文中。这样一来,脱离了网络环境和特定的受众,就会让很多人“阅读困难”,甚至不知所云。
如果说随便把一些奇怪费解的语言文字引进来,不仅很多人不懂,而且也会影响现代汉语的纯洁性。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们对网络语言比对标准的现代汉语都熟悉,不仅会让语言变得混乱,而且会产生新的文盲,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毫无疑问,网络语言的产生,源于网民们追求标新立异,以及网络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简单、生动等特征。对网民们这种追求新颖时尚的自由,应予以尊重的同时,也不应放任这种语言直接出现在孩子的作业、媒体的报道中。
当然啦,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