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师资】广州市第一中学数学科师资力量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一中师资】广州市第一中学数学科师资力量

2009-03-27 04:05:04     标签:小升初名校动态

广州市一中数学科是一个团结协作,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学科组。全科有教师40人(包括行政干部)。现任科组长:宋洁云、黄嘉和,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20人,二级教师7人。全科教师敬业乐业,具有朴实而高尚的奉献精神。全科教师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有23人,占59%。因此,数学科也是一个年轻的具有活力的集体。

本科教师重视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和师德教育,树立起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使科组成为具有新型教育理念的良好师德的一个群体。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荔湾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积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全体老师投入到实施新课程的浪潮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一中数学科于2002年被评为“荔湾区优秀数学科组”,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连续三年中考成绩获得区第一名,高考成绩位于B类学校前列,高考残差分析达27,每年都有学生高考800分以上,为学校连续十七年获得高考工作一等奖作出努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开展、实施新课程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将发生改变,创新思想开始融入教师的血液之中,数学教师的知识构成将发生变化。

从教育部公布《数学新课程标准》后,我科在学校支持和指导下,认真组织全体教师研究学习,积极参加区、市级的培训,更新教学观念,并积极参加区、市级的课题研究。梁凯勤老师的市级课题”数学学业成就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获市发展性评价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初一级备课组参加了市《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质量研究》课题。多次承担校、区级的实验课任务,接受区教研室及市教研室调研听课,受到好评,实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尤其近两年学校教育花会上,张玉清老师的《切线长定理》获一等奖,区丽华老师、邓昀老师分别获得优秀课二等奖。他们的课都能从学生的角度,认真研究教材,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难重点,激疑引思,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自主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也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花会公开课都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及区教研室的肯定。

2004学年高一迎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一的青年教师克服困难,不断钻研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理念,互相研讨,互相帮助,突破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实施高效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涌现了一批得力干将,分别成功申报三个市新课程实验课题,宋洁云老师参与了市教研室《同步导学》的编写工作,参与了华师《新课程教师手册》的编写工作以及教学辅导书《三点一册》的编写工作。梁小颖老师与庞新军老师参与了教学辅导书新课程《三点一册》的编写工作。

通过两年多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学习及其实践,初步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科研助教

1.积极参加教研工作

我科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名教师担任市、区教研员的工作,其中程可校长担任广州市中学数学教研会理事;黄嘉和老师担任广州市初中教研会理事,中心组成员。区身小山、戴捷、黄元英、黄国杰、梁启源、梁凯勤、邓春茹、何倩明等老师担任区教研中心组成员的工作以及在教研活动中发言,成为年级学科的带头人。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我科教师的科研方向从单纯的“解题”走向全方位的数学教学规律的研究。普遍使用了各种案例研究、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我科申报了四个课题,其中两个为市级研究课题:《发展性评价课的研究》,课题组长黄嘉禾老师;《优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长梁凯勤老师。区“十五”课题之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课题组长雷海玲老师;组员覆盖了全部教师。积极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研究”“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我们的教学科研定位于: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学科研做教学实验,促进每一位老师学习、反思,总结和推广科研成果,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题的方案,将科研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互相研讨,不断实践、检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效。

3.总结教研成果,推广、交流

在“第二、三阶段课堂教学优化设计”活动中,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及实践范例。我科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7篇获国家级奖励,6篇获市级奖励,12篇获区级奖励。10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雷海玲老师的《提高学生数学判断能力的集中途径》获市二等奖,王健玲老师撰写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初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在2001年6月由广州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举办的“优化课堂教学成果”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获荔湾区中学数学科教育成果评比一等奖。程可老师的论文获荔湾区中学数学科教育成果评比二等奖,宋洁云与梁凯勤老师的论文分获市三等奖。多名教师获得荔湾区中学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成果评比三等奖。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科组管理水平与教学效率

近三年来,全体教师,特别师中老年教师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电脑知识,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教学课件进行重新组合后,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青年教师熟练掌握几何画板、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工具,共制作了140个多媒体课件,其中1个获市一等奖,3个获区二等奖,3个获区三等奖。科组积极进行网站建设,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完善教学资源库,提高管理水平。

四.树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

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即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潜能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互相激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科组老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挖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潜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合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研究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发展性教学讲评,正确评价学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开设了本科的多门校本课程。同时,我们还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有兴趣班、奥班、数学知识讲座。发展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初中连续两年获得市数学竞赛三等奖,2003学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五名同学获得表扬奖。

五.青年教学骨干队伍快速成长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设立了“传、帮、带”的结对机制,让有经验的老教师与教龄不足三年的年轻教师结为师徒关系,每周互相听课,互相商榷教学与教法,促使年轻教师的成熟期缩短。青年教师勇于组织公开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基本功。梁凯勤老师参加市级公开课《三角函数图像的应用》,区身小山、香伟健、宋洁云老师区级公开课,还有何倩明、李巧娟、区丽华、戴捷、邓春茹、田畋、张玉清老师承担了学校教育花会公开课,获得一、二、三等奖。在这些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进步,很快成为教学骨干。其中,宋洁云老师(33岁,从教11年,现为数学科组长,教研员,2004级教育硕士)2004年获得荔湾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4年参加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2004年获得荔湾区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称号。任教高三毕业班,每次成绩均超同类学校平均分并居前列,所教文科班的数学成绩超过两个理科班的水平,超额完成本科生的指标。文科班的学生考取798分的高分,取得优异的成绩。曾获市教学设计一等奖,广东省说课比赛三等奖,市说课比赛三等奖,市解题比赛三等奖,,获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区解题比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一篇获全国论文评选三等奖,三篇获市三等奖,四篇获区一等奖,三篇获校一等奖,在区论文交流会上交流。本人共承担了二个市新课程实验研究课题,一个区级课题。参与了市教研室《同步导学》的编写工作,参与了华师《新课程教师手册》的编写工作以及教学辅导书《三点一册》的编写工作。梁凯勤老师被评为“荔教新星”,区教研数学高二中心组成员、一个市级课题组的组长和另外两个课题组的成员。所教的两届高三教学成果显著。担任导师的工作,指导新教师的教学、教研。撰写多篇教学论文、承担公课,多次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其中两篇获“全国中小幼创新教学研讨会暨优秀成果评奖大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何倩明老师03年在区教研室任高二中心组成员;论文《发展性格特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区二等奖,并在“荔湾区2003学年教育科研交流会”上宣读;04年在荔湾区青年教师高中组解题比赛中获奖,并入选参加了市组织的比赛。多人被聘为荔湾区各年级中心组成员。并在青年教师解题比赛中,宋洁云老师获得市三等奖,区一等奖,梁凯勤老师获得区二等奖,黄元英、雷蝶老师获得区三等奖的好成绩。

科组近年来涌现了大批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及班主任等教学骨干。在深入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学科全体教师无私奉献,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建设作出努力。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一中师资】广州市第一中学英语科师资力量
下一篇:【走进一中】广州市第一中学简介与联系方式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