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资源不均衡致近14万学生跨区就学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北京教育资源不均衡致近14万学生跨区就学

2009-12-07 15:31:09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户籍人口市内跨区县迁移与中小学生跨区县就学示意图

■核心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

■拓展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

■发展新区:通州、顺义、大兴、昌平、亦庄开发区

■生态区: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

根据北京教科院最新研究显示,本市在居住地之外的区县就学的中小学生已达到13.6万人以上。朝阳和丰台成为全市最大的两个跨区县就学学生流出区。从区域发展特征分析,面积大、商业性开发和居住区发展迅猛是两区的共同点,但相对于资源雄厚的核心城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速度明显不能满足集聚增长的输入家庭的需求。庞大的上学大军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增加了交通拥堵的社会成本,也使孩子和家长不堪重负。跨区就学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让优秀的师资队伍流动起来,才有可能吸引本区居住和户籍学生实现“就近入学”,让“移居”的市民真正“宜居”。

本报讯 北京教科院教研中心完成的北京市中小学生跨区县就学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显示,由于跨区县人户分离、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区县之间分布不均衡、以登记户籍地为主要依据的“就近入学”政策等多种原因影响,在居住地之外的区县就学的中小学生跨区县就学现象非常普遍,规模已在13.6万人以上。朝阳和丰台成为全市最大的两个跨区县就学学生流出区。

■近1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跨区上学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生跨区县就学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户籍人口居住空间分布的视觉”披露,目前跨区县就学中小学生规模在13.6万人以上,占户籍学生总数的14.4%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有9.8万人以上,占义务教育阶段全市户籍学生总数的13.8%;普通高中阶段有3.8万人以上,占普通高中阶段全市户籍学生总数的16.4%。

■朝阳学生跨区上学人数全市居首

被定位为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成为跨区县就学学生的主要来源区域。调查显示,来自拓展区的跨区县就学小学生有5.0万人,占全市跨区县就学小学生总数的89.3%;初中有3.9万人,占全市的90.7%;普通高中有3.3万人,占全市的86.8%。朝阳、丰台、石景山三个区共有跨区县就学学生12.2万人,其中朝阳区以7.3万人位列18个区县首位,丰台区以4.4万人位列第二位。

■优质教育资源欠缺成为跨区求学主因

“本区域的居民子女大量地到其他区县就学,说明本区域基础教育资源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欠缺。”北京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志成说,“户籍人口大量移居进来却没有落户。这些年本区域由于经济发展快、住房相对便宜等成为城区市民移居热点,使得这些区域人户分离现象严重。”

■核心区域就学学生比重远超户籍人口

另外,由于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等区,加上这些区由于住房紧张等原因导致大量居民外移,使得这些区域就学的中小学生所占比重远远超过在此居住的户籍人口比重。以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例,该年度在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就读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学生在全市所占比例分别为16.8%、19.4%、23.9%,而在此居住的户籍人口占全市的比例则仅为14.0%。

跨区就学建议

尽快扩充朝阳丰台两区优质教育资源

如何让“移居”热点成为“宜居”热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志成认为,建设一定数量的优质基础教育学校是关键。“北京市中小学生跨区县就学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户籍人口居住空间分布的视觉”课题组还从政策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

课题组负责人郭志成说,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扩充朝阳和丰台两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目前,全市跨区县就学学生的九成约12.2万人来源于拓展区中海淀之外的三个区,而朝阳和丰台两个区就有11.7万名学生跨区县就学。”郭志成说,因此,应继续扩充朝阳和丰台两个区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吸引本地户籍学生就近入学,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吸纳移居过来的核心区学生在居住地附近就学。

长远之计则是保证拓展区和发展新区基础教育资源质优量足。“跨区县就学规模庞大的直接原因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核心区之外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市民需求。”郭志成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旧城人口达到约110万人。目前北京旧城有约170万人,距离规划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外迁大量人口。因此,必须保证拓展区和发展新区有足够的吸引力,容纳更多从旧城区转移出来的人口和中小学生,保证为这些学生提供数量充足的学位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才能有效控制跨区县就学学生的规模。

“跨区县就学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建设滞后,不但制约了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也影响到整个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这种情况在郊区明显。”郭志成说,因此,在建设拓展区和发展新区的社会基础设施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强大作用、重要性和深远的影响力,要积极发挥基础教育在提高社会大众对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的综合性作用。

■文/本报记者邓兴军 ■制图/路虓辉

跨区就学分析

跨区县就学与

择校密切相关

跨区县就学是不是都属于择校行为?跨区县就学跟跨区县择校是一回事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志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区县就学有多少属于择校行为,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数据进行准确的测算,但跨区县就学和跨区县择校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现象,但两者之间密切相关。跨区县就学指的是学生的就学地和居住地之间不一致的教育现象,而跨区县择校反映的则是学生的就学地和户籍地之间不一致的教育现象。

按照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根据学生就学地、户籍地与居住地三者是否一致关系,可以区分学生是属于跨区县就学还是跨区县择校:就学地和户籍地一致,但与居住地不一致,属于跨区县就学,但不属于跨区县择校;户籍地和居住地一致,但与就学地不一致,或者这三者都不一致,都属于既是跨区县就学也是跨区县择校;就学地和居住地一致,但与户籍地不一致的,是跨区县择校,但不是跨区县就学;就学地、户籍地、居住地三者一致,不是跨区县择校,也不是跨区县就学。

跨区就学影响

跨区县就学增加

家庭和社会成本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志成指出,跨区县就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就学不便、安全隐患增多,学生长时间往返在就学路上,造成体力、精力损耗加重,同时增加了学生所在家庭的经济负担、精神压力。

“就社会影响来说,大量中小学生跨区县就学所造成的交通压力也不可小觑,学生上下学时间段也是路面人流和车流的高峰时段,学校门前的路面拥堵影响的是整个社会。”郭志成表示,庞大的跨区县就学队伍对教育、交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都不好,都不会“让人民满意”。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href; String1 = url.substr(0,29); if (String1=="http://finance.people.com.cn/") document.write(""); String2 = url.substr(0,29); if (String2=="http://fashion.people.com.cn/") document.write("");

点击显示
上一篇:减负缘何难作为? 改革评价方式冲破“减负迷阵”
下一篇:10岁小学生生日宴捐70万元慈善款物给四川灾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