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岁开始四处求医,五岁才发现儿子患了自闭症,到现在8岁的儿子已经进入正常的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成绩为80多分, 惠敏(化名)虽然怕朋友和同事知道她有一个问题小孩对她另眼相看,但是她勇敢地站了出来,在今天“世界自闭症关爱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与记者一起分享她的经历和教育心得。
据记者了解,顺德目前确诊的自闭症儿童有200例,惠敏的儿子浩浩,是顺德某康复中心近2年来,在干预治疗下,成功融入学校读书中的3名儿童之一。
文/记者王丽平
孩子五岁才发现患了自闭症
精致的五官,一头俏皮的披肩短发,一身干练白领装扮,满脸的自信。这就是本次记者采访的女主角惠敏,一个8岁自闭症儿童浩浩的妈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明能干。
和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经历一样,惠敏为儿子操碎了心。
据惠敏介绍,浩浩一岁多时,说话、走路和动手能力都比同龄孩子要慢,当时她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同龄孩子笨一些,并没有在意。但是,浩浩长到三岁时,惠敏发现浩浩还是老样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没什么进展,以为是孩子脑部有问题,于是跑到广州的医院做脑电波,但也没发现问题。接下来的两年中,惠敏和老公不断求医碰壁,其间浩浩吃了大量补脑的药品,但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直到三年前的一天,惠敏看到一篇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文章,才赫然发现自己的儿子浩浩也是有这样的症状,于是找到相关的专家,最终在浩浩五岁的时候确诊为“自闭症”。
语文考试能考80多分
惠敏说,为了给儿子治病,他们在浩浩上学之前,每月要花费7000元的康复治疗费。经过两年多的干预治疗,浩浩开始慢慢提高了一些能力。根据专业机构给出的鉴定,8岁的浩浩,综合能力已经达到正常儿童6岁的水平。为了让浩浩能够像同龄人一样融入社会,惠敏让浩浩到顺德某公立小学的一年级开始读书。
上学期,浩浩语文考了80多分,但是数学却只有30多分。对于惠敏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希望他能慢慢的变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最终融入社会。”现在惠敏周末仍然会不厌其烦的带浩浩去专业机构进行干预治疗,因为她知道自闭症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
建议妈妈们不应放弃工作
不同于很多自闭症家庭得知孩子患病后妈妈辞掉工作全身心照顾孩子,惠敏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身边的部分家人和亲戚也都曾表示过不能理解,但惠敏说,要有自己的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她认为巨额的花销,持之以恒的干预教育,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只有找到孩子和工作的平衡点,这个家庭才能一直支撑下去。
惠敏还希望社会多点关注自闭症儿童,政府最好是在1岁多的时候,安排小孩进行“自闭症”的排查工作,培养专业人员和社工来指导和帮助自闭症家庭。
顺德自闭症儿童调查
数据:
确诊自闭症儿童200人
日前,顺德残联联合顺德威权康复中心,发布了一份《顺德区自闭症儿童现状与康复情况》的调查。根据调查显示,目前顺德确诊自闭症人数为200人,其中最小的自闭症儿童2岁,年龄最大的16岁,2~7岁年龄段的自闭症儿童最多,而且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男女比例约为4:1。
“他们当中有少数智力水平正常甚至超常,但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生活不能自理。”作为顺德14岁儿童康复治疗的指定机构之一,威权康复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麦结梅告诉记者,目前在他们机构心进行干预训练的自闭症儿童近30名,年龄分别在2~7岁,通过干预治疗,目前他们机构中有3名学龄儿童已成功融入学校读书。
家长:
迷茫绝望是普遍情绪
“着急、迷茫、绝望是目前自闭症家长们普遍的情绪。”麦结梅告诉记者,目前自闭症的家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有些家长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害怕被歧视而自我封闭,因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期。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干预训练过程,有些儿童家长不堪经济和精神的压力半途而废,很难坚持给治疗。
教育心得
放低要求多给微笑鼓励
惠敏建议,作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不要对孩子抱太大的期望,也不要逼孩子太紧,坦然面对,经常给孩子鼓励的微笑更有利于治疗。
多与老师沟通
惠敏告诉记者,从浩浩上学的第一天起,浩浩就状况不断。她说,自闭小孩进入学校后,老师的关爱很重要,因此家长一定要多花心思与老师多沟通。
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现在读一年级的浩浩,每天有好多作业要做。同龄同学只要一个小时完成的作业,浩浩可能要花上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惠敏说,浩浩至今仍不明白5大于4的原理,却能够快速的算出1加2等于3。“我们不能要求他去理解,只能通过一次一次的演算过程告诉他,就是这样做。”惠敏说自己现在已经开始找到一点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