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近两个月的暑假又到了。据阳春市教育局提供的调研报告称,阳春市共有留守儿童45052人,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有29673人。羊城晚报记者连续三天在茂名高州、阳江阳春等地采访留守儿童发现,虽然各地都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提出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等,但很难驱散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的那种寂寞。而许多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往往由此而生。
从小习惯一个人过
本月8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直奔高州市长坡镇角坑村,龙修小学六年级女学生赖美瑜的家就在这里。赖美瑜从7岁开始就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了。
赖美瑜所在的学校从7月4日开始就放假了。她告诉记者,父亲多年来一直在顺德打工,母亲在长坡镇上的一间手套厂上班,早上6时出门,晚上有时到8时才能回家。因此她基本上一整天都是一个人在家,这使这位14岁的小学生学会了大多数的家务活。平时学校上午10点半就放学了,我大概花20分钟走路回家,自己做饭吃,吃完洗好碗已经将近12点,休息一会,下午1点半回学校,2点钟上课。”
青菜是她自己种的,“她的菜地”就在公路边,她会种些青瓜、豆角、通菜之类。“我隔天买一次猪肉,每次买5元,我只买瘦肉,大概一个星期要花掉20元。买肉的钱是爸爸给的,他一个月寄100元的生活费回来,妈妈拿着。”我晚上只看半个钟的电视。”她说。
“你整天一个人过,怕吗?”记者问。
“(我)习惯了,7岁开始就这样。爸爸妈妈他们外出打工也不容易,只要他们在外面顺利就好了。”她说。
小男孩脱口言寂寞
龚权是高州市大坡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年才11岁。他的家在大坡镇贺口村委会石鼓垌村。大坡是高州最偏远的镇之一,与阳春接壤。据统计,大坡镇共有24间小学7269名小学生,其中1757人属于留守儿童。小龚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两次,虽然他爷爷也在村里,但不和他一起住,小龚也得自己做饭吃。本月9日上午11时多,记者来到他家时,小龚已经吃过午饭了。
尽管离大坡墟只有大约2公里的路程,但小龚却从不自己到镇里玩,和长坡镇的赖美瑜一样,他也从没玩过电子游戏,也没进过网吧,甚至没玩过什么玩具。“我有时跟哥哥一起玩,经常玩成语接龙,暑假可能会去深圳,但还没定。”他淡定地说。
“有父母在身边,跟父母不在自己身边,有没有什么不同?”记者问龚权。
“你是说寂寞?”龚权反问道。这么小年纪能够对答如流一针见血,把在场的人全逗乐了。
哀和怨都令人揪心
本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阳春市陂面镇采访时,见到的留守儿童就让人心情沉重得多。
陈震寰,今年14岁,陂面镇新民村人,本应上初二了,可去年11月底一场车祸让他几乎成了孤儿:事发那天,他父亲骑单车送他回学校,路上被一辆小车撞倒,父亲当场身亡,而他的右大腿至今还有一块钢板没取出。我们在他家里见到他时,他的精神状态看上去快崩溃了。
他的声音极其低沉,眼睛里噙着泪水,目光呆滞。他说父亲去世时已经60多岁了,而他出生以来从未见过的母亲,据说是父亲花钱从人贩子那里买来的越南女人,生下他没过多久,因为家里太穷,就走了。如今他一个人生活,有时姑姑过来看看他,带给他一点人家捐的生活费。对于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他基本上都不吭声,或者声音低得让人无法听见,只是强忍着才没哭出来。临别时,记者掏出100元送给他,鼓励他要坚强起来,他也很木然的样子,一句话也不说。
蔡名辉,陂面镇上塘小学三年级学生,属于家里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父亲因为吸毒坐过牢,现在春城打散工,很少回家,母亲因为家里穷,离家出走,目前他跟奶奶、姐姐住在一间泥砖屋里,由于营养不良,他的身材非常瘦小。在跟记者谈话的过程中满是叛逆,对于父亲,他除了恨,没别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