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结束,假期来临,一些家长开始“晒”孩子成绩。广州某重点小学三年级学生三科分别考了100分、99分和96.5分,被班主任评价为考得比较差;另一学生两门考了99分、一门考了98.5分,被认为“考得不理想”。有家长透露,孩子曾考了98分在班里排倒数第一。
我不大赞同将整个班级如此超高的成绩,归结为一些学校为了虚名故意降低考试难度或者放宽阅卷尺度。因为,一方面在很多城市小学期末考试都是全区统一试卷的,以便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即使暂时赚取点虚名,也还会面临日后的种种选拔性考试,譬如名亡实存的小升初,重点学校不会自欺欺人。所以,98分排倒数第一的全班“优异成绩”,可以看作是反复的应试教育训练的结果。
出错或者做事存瑕疵,是任何成人都不可避免的。由此推及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将他们训练成一张试卷不能出丝毫马虎或者瑕疵,需要怎样的驯化与工夫。展开我们的想象,他们或许就是一台台做题的“小机器”,讲究精准无误,比成人社会的工业化生产准确率要高得多。此般情境,童心泯灭自不必多说了,而“救救孩子”则必须重提。
无意把所有脏水都泼向学校和教师,事实上,置身其中的教师会做怎样精致的要求与努力,学校又会做怎样严苛的规范、提供怎样周密的平台,都是可以想象的——虽然诸如此类,是为我们所诟病的。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一所学校学生成绩“不理想”,即便作为家长都不愿意将孩子送去上学,而是选择择校。
这就是当下的基础教育现状——我们痛骂着它,骂它已经偏离了尊重人性的轨道,但是,又不会有几个家长去彻底叛离它,不得不一边骂着一边忍痛将孩子推进去。严格一点说,学校、教师、家长都难逃其咎;宽容一点说,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又都是被胁迫者,或者说是屈从者——屈从于已经变得畸形的教育制度。
面对因考不了满分而心事重重的孩子们,制度调整方面的任何托词都是不负责的。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喊了若干年,从应试教育喊到素质教育再喊回应试教育,“重点”还是那个重点,“普通”还是那个“普通”,考98分的孩子如果不能与考满分的孩子一道,进入同一所“重点”初中,不是孩子的无能,而是教育资源配置的耻辱。因为考98分的孩子与考满分的孩子,没有多大区别。
进一步说,当落榜的考生没有其他有尊严的路径可走,所有的人就只能从小学开始迈上奔赴高考独木桥的不二之路,去相互“排挤”竞争。社会对不同劳动的区别对待、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区别对待,会让很多人心悸于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或者呈现。所以,98分排倒数第一、被评价为考得比较差,也表征出一种社会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