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先锋,领导精英的摇篮,一大批高考状元、奥赛冠军、个性人才……34年用心耕耘,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把心中那张教育宏图一笔一画地描绘成现实。如今,这所百年老校,已成为广东基础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享誉海内外。 然而,在一片掌声中却夹杂着不少不解和质疑:是“天才”造就了华附,还是华附塑造了“天才”?奥赛特长班是否把学生培养成应试教育的机器?十年前,华附一校变四校,在全国率先成立由中学组建的教育集团,如今“华附”这个优质品牌的规模扩张与内涵拓展,是国有资产的增值还是流失?……
站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位华附的“掌舵人”总是淡然自若。时隔十年,他对这些悬在半空的“华附之谜”又有了新的见解。
谈素质教育
“好生源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教育,要创造适合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好环境。”
南方日报:华附被很多人称为“状元的摇篮”。不过也有人说,是“天才”成就了华附,您怎么看?
吴颖民(以下简称“吴”):确实有人觉得,华附的成功是因为华附有好生源。这个话本身没错,但是这个观点有片面性。华附确实有好生源,但需要强调的是,全省最好的苗子不全在华附。华附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去培养学生。否定或轻视学校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的深刻影响,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南方日报:华附对好苗子的培养有什么独到之处?
吴:确实,华附对好苗子的培养一直有独特的思考。首先是着眼终生,而不是只看眼前。这就是华附的“深谋远虑”,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学校要为学生一辈子的发展负责,而不是只看一时的考试成绩;同时,这些优秀学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华附培养学生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领袖人才的才能。
此外,要培养学生处理好基础和特长的关系。打基础包括做人的基础、求知的基础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的基础,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人只有在兴趣和天赋很好地结合时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所以,在中学阶段我们就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的契合点。
南方日报:据说,华附最少的是作业,最多的是选修课,怎么保证学生能学好?
吴:让学生学好,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兴趣培养很重要。有的学校没有掌握这一规律,一味“填鸭式”教学,越是拼命做题,学生就越倦怠,越学不好就越是加班加点,陷入恶性循环。
华附的教学一不加班加点,二作业不多。我敢说,华附是全广东作业最少、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最多的中学。学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颁布的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必修课的开设节数,并开设有近百门选修课,还有各种社团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学生独立自主的时间多了,在实践中体验发现兴趣,才能痴迷进去,这样激发的能量是强大的。这也是为何华附学生毕业后,对母校深情眷恋,因为他们都认为在华附的日子是最美好的时光。
谈奥赛特色
“前些时间奥数培训泛滥,奥数奖好像硬通货,这是需要纠正的,但现在非要将奥数斩草除根不可,这就有点‘过’了。”
南方日报:说到华附的素质教育,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奥赛培训,这是华附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但多年来,社会上对奥赛的争议不绝于耳。
吴:我一直认为,奥林匹克竞赛和培养只适合有兴趣、有天赋、有余力的学生,奥赛不能大面积推广。奥赛是“高级科学游戏”,有能力、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参与是很好的。奥赛的异化是因为它变成了选拔好学生的标准,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大城市,大家都往名校挤,名校选择优秀学生的思路就是“数学好——逻辑思维好——聪明”,不了解聪明有多种类型,多种表现形式。忽略了人的多元发展,奥数因此泛滥。
南方日报: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奥数的禁令愈发严厉,最近北京等地还明令禁止开办奥赛培训班,华附发展奥赛特长的信心有没有动摇?
吴:我认为,社会上过去夸大了奥数培训的作用、误导了老百姓,这是需要纠正的,但现在把它打入十八层地狱,好像奥数是众矢之的,非要斩草除根不可,就有点“过”了。要解决“奥赛热”,还是要恢复常态,不要将奥赛作为选拔人才的条件,而是作为兴趣爱好来培养,与跳舞、钢琴、画画、歌唱一样,有同等的地位。
华附承担了省里探索人才培养路子的任务,刚开始参加奥赛时,学校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培训班,上世纪90年代才成立奥校。一直以来,华附都提倡通过学科兴趣爱好的培养来探索学生多样化成才,我们过去一直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在做,现在也会这样做,这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成才、系统培养、终身学习”教育观的具体表现。
推荐继续阅读华附校长访谈:
》》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华附校长谈择校
》》升学攻略:小升初如何考华附奥校
2011年广东华附奥校初中入学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谈名校扩张
“公办名校复办初中要慎行,复办的初中怎么招生、怎么管理、毕业生怎么升入高中等问题都必须充分考虑,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新的不公平。”
南方日报:十年前,华附一校变四校,除公办本部外,还开办了南海学校、番禺学校、广州新世界学校三所民办学校,成立首个中学组建的教育集团;十年过去了,华附教育集团的发展达到您的预期目标了吗?
吴:只能讲部分达到。其一,办学质量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二,资源共享还不充分,现在整个集团的交流、共享、研究还是不够的;此外,我们设想成立一个研究所或者研究院,就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学校里面做试点,但现在还没有做起来。
南方日报:虽然民办初中这些年发展得很好,但“公办名校办民校”一直是个敏感话题。
吴:公办名牌学校参与民办教育是有法可依的。假如公办学校参与民办教育并没有“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而且有独立的财产、管理、校舍、师资,依法依规来办,有什么好横加指责的呢?至于有些房地产商投机取巧,有些民校办学动机不纯,有些管理不善出现倒闭,或者出现经济纠纷,这与当前教育法规不健全、管理跟不上有关,并不能说明公办学校参与民办教育本身是一件坏事。
这些年的发展证明,名校办民校是优质民办学校成长的捷径——从名校办民校,到民校变名校。政府和企业都看到了民办学校快速成长的路子,企业有资金、名校有理念、方法、管理师资。但这些年,也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在我看来,“名校办民校”不是发展民办教育的最好办法,但在特定时期,这不失为一种民校快速成长的路子。
南方日报:当前,广州正在研究复办公办初中,有人质疑又在走回头路,对此您怎么看?
吴:以前重点学校的初中脱钩,一是因为普及高中教育的压力大。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子就是名校扩张,让名校高中学位翻番;二是因为义务教育均衡问题。初中是义务教育,一定要坚持就近免试。不能保证有好生源,名校没有积极性,卸掉初中部也就水到渠成。名校高初中脱钩后,本是发展优质初中的好时机,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但是公办初中没有抓好机遇,公办的优质初中没有快速做强,于是造成了广州部分民办初中强于公办初中的现状。
我认为名校复办初中要慎行,这有可能会引发新的不公平,政府需要审慎论证。要让公办名校复办初中,关键要解决公办学校复办初中怎么招生、怎么管理、毕业生怎么升入高中等问题。如何避免初中不按就近免试原则,又回到之前的择优录取?假如不能保证好生源,名校又是否愿意花大力气复办初中?名校初中毕业生有没有直升本校高中特权?这些处理不好,问题恐怕会接二连三。
谈本职工作
“好校长首先要有好的办学思想,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思想,再敬业也不专业。”
南方日报:身为校长,也是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主任。在您眼中,好校长的标准是什么?
吴:好校长首先要有好的办学思想,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绝不能将学校教育理解为开几门课、让学生考试拿高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学科和课程,校长对此一定要正确把握,同时知道未来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能力有什么要求,自己该做些什么事。
学校培养人的关键在课程。课程怎样开设?怎样实施?怎样评价学生?校长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通过课程、教学、评价等去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思想,再敬业也不专业。
有了好的教育思想,还要敬业爱岗,要有很强的领导力,包括如何设定目标、做好规划、筹集资源、带好队伍。当然,好校长还要有好的办学成果。最后,校长的个人修养、人格魅力也十分重要。
南方日报:您说过,华附的目标是办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学,这个目标现在达到了吗?
吴:华附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上升空间还很大,现在离我们追求的目标还远着呢!我的教育梦想还有很多,比如尝试让学生更加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不要按部就班,但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去做;比如,我们给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现在的大班教育使老师难以做得很细,学业方面的指导还比较粗放,理想方面、心理方面的指导还不够;最后,学校课程多样化还做得不够,供求关系还有矛盾;教学组织形式还可以更灵活;中学和大学的联手培养还可以更多等。
总之,要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会继续努力!
推荐继续阅读华附校长访谈:
》》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华附校长谈择校
》》升学攻略:小升初如何考华附奥校
2011年广东华附奥校初中入学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