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广州中小学中有这样的一种现象……
以前是家长逼孩子学习,
现在是孩子自己要求上补习班。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优越感给孩子带来了自信心。
这些嗜学嗜考,把学习当成唯一兴趣爱好的学生,心理学家称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广州这样嗜学嗜考的孩子也出现在小升初、中升高等升学情况中。
小钰今年小升初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育才实验中学,在准备小升初之前,她就被班里同学称为“课霸”,因为她在六年级的时候一口气报了10个课外培训班,其中语文和数学各报了两个班——“小升初全科辅导”和“一对一辅导”,英语除了和语文数学一样报了“全科”和“一对一”外,还多报了个口语班。每周她只有一个晚上不用课外补习。
当问及她不用补习的那晚是否很开心时,小钰说那一晚反而很无聊,“突然不用上课,感觉很空虚”。如今,她考上了自己心仪已久的育才实验,半个学期学习下来,非但没有因为实现了梦想而稍稍松口气,反而比小升初那时更忙更累了。
小钰说,她准备小升初时每周还有一晚上空闲时间,自从上初中后,她连那仅有的“休闲一晚”也没有了,“平时学校要求上晚自修,周五周六休息,但育才个个都是尖子生,如果浪费这两晚很快就会落后的,所以我这两晚都在补习我的弱势科目——英语和数学”。
当记者问及小钰学习累不累时,她说一点都不累,“我要是不学习就感到很空虚,爱学习让我小升初尝到了甜头,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才能不断实现我的理想。”她告诉记者,自己新的理想是考上华附,“因为目标定得高,所以我一刻都不能松懈。”
背后:从小上各种培训班让孩子养成只会学习的习惯
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学习当作唯一的兴趣,甚至患上“学习强迫症”呢?有专家指出,现实的升学压力以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小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原本玩耍的时间全部被各类培训和学习占据,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惜时如金”、不会生活只会学习的习惯。
新快报在去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广州有83.3%的中小学生都在课外报了培训班,培训类型主要有艺术类(包括乐器、合唱、美术等)、体育类(各项球类运动、跆拳道、击剑等)、学习类(语文、数学、英语等中小学各门学科),其中报得最多的是学科类培训班,占89%。更让人吃惊的是,大部分孩子报课外培训班并非家长逼迫,68%的学生承认是“自己觉得需要报”,53%的学生“喜欢”上培训班,仅有4%的学生“不喜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李老师指出,现实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国家一直倡导减负和素质教育,“但在高考指挥棒下,成绩仍旧是考名校的唯一衡量标准。以前对于考试成绩,孩子不急家长急,但近几年发现,很多孩子从小就学这学那,在其他孩子面前的优越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以及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这些孩子已经习惯了优秀,并且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沈佳怡在高考失利后痛哭流涕时说:“我真的很没用,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李老师认为,考试时会发生很多意外,正如沈佳怡那样,平时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但高考却因意外而发挥失常,“这类孩子要是某次考试未考第一,那么极容易精神崩溃,甚至走上绝路,所以家长和老师要特别引起重视,学习并不是孩子们生活的唯一和全部。”
专家指路:“学习强迫症”也是病
(苏岚颖,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心理老师)
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心理老师苏岚颖指出,像武昌的“嗜考”尖子生和上述案例中提及的小钰,其实都患上了“学习强迫症”,“他们的表现都显示其心理不健康”。
“这名尖子生把考试当作自己获得他人正面评价、获得自尊的唯一来源。”苏岚颖认为,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尽早帮助他们走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尊的获得、他人正面评价的获得不仅仅是考试成绩,更多的是对朋友的帮助与关爱、对老师的尊重、对父母的体贴和照顾、自己个性的魅力等等。”
作为老师和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
首先,从认识上,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孩子,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
其次,发现和强化孩子身上除了考试成绩优异外的其他优点。
比如,帮老师搬了一次作业,就真诚地感谢他(她)的帮忙;如他(她)主动和父母聊天,父母可以强化他(她)这方面的优点,并说,“这样的聊天比知道你考了第一名还开心”等等。要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每个人获得他人的好评都是各个方面的,自己也可以做到。
最后,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去帮助别人的学习。
心理健康应具备6个心理品质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情绪稳定,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td12{border-top:1px dashed gray;border-bottom:1px dashed gray;padding:10px 0px;margin-top:30px;background-color:#fdfdfd;} .tdl2span{float:left;color:#ca2100; line-height: 24px; margin-bottom: 10px;} .tdl2spanright{float:right;color:#ca2100; margin-bottom: 10px;} .td12 span{text-indent:2em;display:block;line-height:28px;} .td12 span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推荐阅读 ★
欢迎进入E度论坛与在线家长共同讨论!
>>一个中产母亲对中国教育的悲情吐槽 >>“小升初”影射中国家长的教育恐慌
>>从“苹果三件套”看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孩子语言上的7个雷区你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