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外班
儿子就读的小学,重视素质教育,几年下来,孩子们确实轻松快乐。但是,当接近要升入初中(俗称“小升初”)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没有哪所示范中学,会以素质教育为考量录取学生的标准,主要是看学习成绩。如果看大纲里的学习成绩也就罢了,事实上,一所中学越有名,一所中学升重点大学的学生比例越高,就越重视这学生在课外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传说中的电脑派位(即小升初时以所在居住区电脑派位决定进入某所中学),几乎只会被派到普通校中。所以,家长们为了小升初,都很疯狂。
妻子开始了解小升初的情况。这一了解,就被吓住了。北京那些第一流的示范中学,录取的学生以英语为例,许多已经达到高中毕业所要求的英语水平;“奥数”更是重要的考核指标,虽然教育界包括数学界一直有批评,认为“奥数”对小学生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父母的矛盾来了:我们到底是按着多年来信奉的素质教育对待孩子呢,还是让他去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把他少年的玩乐时间都夺走?
在中国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公平的情况下,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有几个父母甘心,或者忍心、放心让孩子随便进一个最普通的中学。于是,让孩子就读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
我也认识特立独行的父母,认定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不想让这样的教育毁了孩子,小学毕业就不让孩子上学了,自己在家自学。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勇气。
妻子对小升初的了解是,所有示范校的录取考核标准,与小学六年大纲学的几乎没有关系。我们开始规划给儿子上课外班了,上了奥数课,也上了英语课。但我们在奥数上投入的精力比较少,因为深知儿子升入中学后就几乎完全用不到,不想让孩子仅仅为了升中学而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英语学习上付出得多,因为我们知道,英语永远是需要的,而且学不厌精。
儿子从2009年年初开始上英语课外班。开始上课之前,他有一些抵触,我们也有一些担心。
意外的是,儿子迅速进入角色,第一次课中便找到了乐趣,像学画画一样,把学英语当做一项快乐的体验。英语成了他最爱学的内容,而且非常自觉,有时,正和我聊天呢,他忽然说:“我要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去了。”便是去做英语题了。
学校开学后,儿子仍然上各种英语课外班。我因为做事快,得过一个“方快手”的绰号,儿子也自称是“小方快手”。儿子对时间的感受也有了变化。他时常有焦虑之心,一进屋就喊“作业太多了,写不完了”,其实很少,坐下后不到一小时就写完了。为了挤出时间复习英语课外班的内容,他在学校里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完成学校的作业,放学回家就学英语。老师拍了一张照片给他,是课间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出去玩了,教室里就他一个人在写作业。
到了2009年12月,整整一年,儿子后来居上,先后考下了“伦敦三一口语”四级、六级证书,BEST第二级证书,PET证书。同时,还学完了《新概念》第一册和第二册,成为他们班里英语最好的几个学生之一。有的学生,从三四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外班,也没有取得这样的成绩。
这件事情给我们很重要的启发:孩子的大脑空间其实很大,不学习就浪费了;课余时间被课外班挤占不必然让孩子丧失快乐,可以引导孩子把学习本身当成一个游戏,一件快乐的事情……
当上中队委
四年级第二学期,儿子被选为中队委,任学习委员。儿子回家说:“女生都投了我的票,男生中有两人也投了我的票。”所以当选。
儿子在三年级开始“渐入主流”,能够在四年级当选学习委员,除了与学习成绩提高有关外,还和家长们的集体反映有关。
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们向学校反映:不要总让那几个学习最好的学生当班委,从一年级当到六年级,不好。应该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当班干部。老师听取了家长们的意见,方一也有了这次机会。
事实上,这几年间,无论是面对没能评上“三好学生”的挫折,还是面对一直没当班干部的境遇,以及其他在学校中遇到的挫折,我都教育儿子,荣誉是身外之物,它只是用来激励我们更好地前行,有时荣誉太多还可能损害一个人。那些自己做得很出色、应该得到荣誉而没有得到荣誉,却仍然勇往前行的人,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方一画画好很出名。一次,班主任要给他做一个“画廊”,放到楼道里展示。妻子帮着弄了两个晚上,将儿子的9幅画作贴在两张一开大纸上,还配了儿子写的一篇谈自己画画经历的英文文章,两张他在画室里画画的照片。老师看后推荐给校长,贴到了学校的陈列窗中,整整挂了一个多月。面对这样的荣誉,我们告诉孩子,别人说你再好,也没有用,自己做得好,才是重要的。
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孩子热爱荣誉,另一方面,又需要提防不要让荣誉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困扰。
相关更多的文章:
· 春节好礼大放送! · 自闭症少年站上校园达人秀舞台
·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 老外教育孩子时常讲的5个小故事
· 让9岁的儿子戒网瘾 · 教育孩子给他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