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办民校”被指小升初乱象罪魁祸首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名校办民校”被指小升初乱象罪魁祸首

2013-10-28 14:49:48     标签:小升初资讯

省实天河附中学生放飞热气球

广州市小升初民校考试,走过了十余年,他的起点正是从广州“名校办民校”开始的。 近日,广州市炒得好热的“取消民校考试”焦点新闻,让很多人意识到这场考试改革是冲着这批学校来的。

假如没有了这批“名校办的民校”,每年近5万人奔赴的小升初特大战役的确可能一夜间平息。不过,很显然,“消灭”它们是不可能的,有没有可能令它们发生质变?会不会最终“民转公”,还是改名换姓完全脱离母体成长?

A、民校被指小升初乱象罪魁祸首

“名校办民校”是广州比较特殊的产物。2000年广东省推进示范性高中建设,初高中必须脱钩才能参评。广州市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也很大。为此,广州市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示范性高中上,但很多学校面临规模不够、面积不够等先天不足,只能逼着名牌学校把初中学位改成高中。公办名校初中学位“哗地”一下子掉下来了。

此时,社会资金瞄到了这个空当。恰好当时提出发展民办教育,教育部门也都支持。华师附中、执信、二中等名校纷纷参与合作办民办初中,一批“名校办的民校”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拥戴,每年入学招生考试都异常火爆,学生的赶考也带来了教学上的混乱。

在这场小升初考试改革中,不少社会人士把矛头指向广州的特殊产物—打着民办招牌的“名校办的民校”,认为他们利用双重身份两头通吃,是加剧教育不均衡的罪魁祸首。“这些名校联合社会机构举办的所谓民校,一边利用公有名义大肆占用国有教育资源,一边利用民校名义考试招生,抢夺优质生源,谋取利益。”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说。

这些社会人士认为,整顿“小升初”考试,重要的是对这些“名校办民校”加以规范。要么让名校回归公办,按照免试入学和就近原则进行招生;要么剥离公共资源的支持,与公办名校脱钩,使其成为真正的民校,与其他民办学校同等接受市场竞争。

B、不考试,名校办的民校或走下“神坛”

在“小升初”选拔人才中,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一直以来都采用书面考试的做法。假如取消民校考试,会否让民校失去了好生源?没有了好生源,就没有了好的升学率,那么名校办的民校还能成为众人心中的“神坛”吗?

这十多年来,由于有自主招生权的保护,民校的考试可以公开进行,而对教育部多次重申的小学考试不能考奥数,民校也都总是变换形式绕过禁令。面对超纲的奥数题,想决战民校考试的“小六”们都必须接受奥数、奥英的高强度训练,每年近10:1的录取率,几乎只有“牛娃”才能考上,这让民办学校大赚一笔。民校近年漂亮的中考升学率都是靠这些学生撑起来的。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学李伟成看来,好生源是民校树立地位的关键所在,“公办学校栽花,民办学校摘果”,民校把公校培养的好学生都抢去了,生源好,无教而学,而留给公校的生源不佳,很多教而不学,就会产生鲶鱼效应,越来越差。

假如取消考试,改用其他的方式,那民校还怎么选拔“牛娃”?假如改用面谈,如果有暗箱操作,通过权钱交易塞进来很多条子生,那么民校还能出好成绩吗?据透露,其实现在不少民校的老师都是校方独立招聘的,学校的加工能力并不是靠老师,而是学生自身。如果学生总体质量下降,民校的生源也必降无疑。

不过,华师附中前校长吴颖民认为,只要有招生自主权,民校肯定会找到自己选拔人才的办法。民校为了保住自己的金招牌,肯定也不会放任利益的侵袭。

民办教育专家、前育才中学校长李统耀也说,假如政府明确不让民校考试,学校也不会考。因为找到好学生有多种途径,比如可以看学生手册,看是不是三好学生、全A生、优秀干部等,各种获奖证书也是很好的参考。

C、民校最终会否一夜间“民转公”?

“名校办民校”的诞生有其合法性。当时出炉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允许公办学校参与办民校。《民办教育促进法》也对他们所享有的权利给予保护。然而,最近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有关问题的意见》,当中明确规定,基于法律的层级关系和上述规定,《义务教育法》的免试入学原则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即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接收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都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选拔。这把一直以来认为是在“打架”的《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关系明确了,广州市教育局也就此下决心,将这十年沉淀下来的问题明了和清晰。

“免试是国家的法律决定,不存在执行与不执行!”这是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的观点,但在吴颖民看来,教育部新颁布的这一意见,只是一则行政规章,并不是法律。“这个意见是否是两法的权威解释,这有存疑。”

有业内人士担心,在中国的国情下,这批民办初中有可能像前不久天河区的部分幼儿园一样,一夜间被“民转公”。不过,如果是这样的结果,对家长来说是举双手赞成的,这样一来,就不再用痛苦的民校考试了,公办教育资源也更加丰富。对此,有民办学校负责人认为,如果政府想要他们转成公办,那也很无奈,“政策要我们生就生,要我们死就死。”

不过,吴颖民并没有这么悲观,他指出,社会企业为学校注入了那么多的资本,如果政府想让他们无条件充公,是违法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政府通过购买学位让民校变质?吴颖民也认为这不太可能,一来政府买不起,二来政府不会买,因为从公办学校的学位量来看,目前是充足的,关键是优质与否。

D、利益捆绑让民校无法脱离母体

在“名校办民校”的过程中,备受诟病的就是民校占用了公共教育资源,且已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民校借公校品牌高价招生,然后向公校每年交纳一定的品牌或资源占用费,同时还要向有关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区财政上缴一定费用。

既然现在社会反对声音这么大,能否让这批名校办起的民校改名换姓,脱离母体自力更生?比如,把育才实验、二中应元、广雅实验等跟名校有关的民校,先从牌子上将名校撤下来。

据吴颖民介绍,当时创办华附番禺学校,省教育厅在批准申请时也很慎重,也考虑到公办名校的品牌能不能用的问题,但是当时找不到不可以的依据。“法不禁止即可行!”吴颖民说,法律没有禁止公办学校参与民办学校,而且讲清楚是可以用知识产权,品牌就是知识产权,经验、理念、整套的培养方式这些都不是物质的东西。所以从法律上来说,是可以用的。

“如果说当时有一点不是太规范的话,就是如何去评估名校的品牌到底值多少?”吴颖民还透露,当时学校在跟房地产商谈合作办学时,人家也不会拿品牌的价值来抵股权,这是两个概念。在各个学校跟社会力量合作办校时,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规定。以华附番禺为例,华附出了品牌,但学校的投资是由合作方出的,学校的运作经费没有一分钱来自财政,所有的老师都是招聘的,合同制的。学校的办学经费全部来自对学生的收费。而华附是肯定有回报的,一个回报是品牌费,这个费用是给学校,然后可以给一部分老师增加收入。“如果学校有债务,华附不负责;但有利润,华附要分成。而回报肯定是有的”。

吴颖民认为,“名校办民校”一方面解决优质学位的供给,一方面也让公办学校的资源增值了。比如品牌,如果什么都不做,理论上有十个亿,当我和别人合作时候,就变成财富了,学校收的品牌费也都是用于学校的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李统耀也认为,这批“名校办的民校”在起步时的确靠名校起家,但从有第一批毕业生开始就是靠自己了,家长看的是学校的加工能力、校风、素质教育等,并不仅仅是一块牌子。

不过,在旁观者李伟成看来,如果让民校完全脱离“母体”,改名换号,可能这些学校就会面临关门大吉,因为如果跟名牌的母体分家,他们将变成纯粹的民办学校,只有这样“不公不民”才能找到平衡点。

“名校办民校”真的是小升初乱象的罪魁祸首吗? 欢迎与众多家长一起交流及讨论

关于取消小升初考试最新动态

①数字解密:广州“小升初”考试到底有多激烈?

②广州小升初乱象根源:"名校办民校"成利益链

③广州将取消民办学校“小升初”考试引发热议

点击显示
上一篇:广州“名校办民校”优质生源将或被分流
下一篇:数字解密:广州“小升初”考试到底有多激烈?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