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条“禁令”下广州小升初招生格局怎么变?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15条“禁令”下广州小升初招生格局怎么变?

2014-03-13 17:00:10     标签:小升初资讯

广州出台史上最严最全中小学招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潜规则”和“擦边球”皆有界定

上周,广州市教育局公布了《广州市中小学校招生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详情]。该办法对各种招生“潜规则”和“擦边球”的性质做出了明确界定,详细列出了15种违规招生行为及严惩措施,严重违规学校将会受到撤销先进称号乃至停止招生的处罚,严重违规的校长将会被解除职务。鉴于教育部门此次出手之重,该办法被认为是广州史上最严最全的中小学招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必将对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招生产生影响。[网友评论]

第1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入学的。

现状分析: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广州小升初很长一段时间是以考试方式进行招生的,并因此延伸出大联盟、小联盟、单考、外国语考试等一系列选拔考试方式。此次出台中小学招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重中之重就是针对考试问题。

未来可能:按现在的说法,小升初将采取“免试面谈”的方式进行,外国语学校今年实行,民校明年实行。“免试”意味着取消笔试,没有纸笔考试。在没有“笔试”的背景下,“面谈”会不会成为另一种“考试形式”,难说。所以,招生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还应该覆盖到未来的“面谈”环节,否则又形同虚设。

第2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借助中间方(含培训机构、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等)通过组织考试、竞赛或培训等形式录取新生的。

现状分析:自去年10月公布小升初免试招生的新政以来,“杯赛”一时洛阳纸贵。这些“杯赛”,一部分是官方机构主办的,一部分是培训机构举办的,还有一部分是学校和培训机构私下合作举办的,借以向学校输送推荐尖子生。

未来可能:办法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遏制各种五花八门的“杯赛”,使“杯赛”降温,对学校也是一种警示,使其不敢明目张胆与机构合作,部分阻止了“占坑班”在广州的出现。但借道招生极具隐蔽性,真要查处非易事,有些机构虚张声势,家长也要警惕受骗。

第3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重点班、特色班、实验班、创新班、奥数班、快慢班、尖子班、兴趣班等各种名义进行招生的。

现状分析:初中阶段以特长班、特色班、快慢班、尖子班、兴趣班和“奥赛”班等名义变相举办重点班,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般而言,民校重点班是按入学成绩,公校重点班是按小学毕业考的成绩,有的在初中入学后还会进行“分班试”。

未来可能:重点班在学校长期存在,是有现实需求与生存土壤的。办法的出台,只会使学校的重点班编排更加隐晦,比如原来1班是重点班,改成了8班9班是重点班,短时间内并不能让重点班完全消失,这是教育的老生常谈。

第4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拒绝接收本服务区应接收的学生,或拒绝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入学的。

现状分析:小学在招生时都会划定地段。有的地段入学人数多,可能超出学校的容量,也有的地段入学人数少,学校“吃不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一般情况下,小学发生“拒收”的情况极少。

未来可能:在一些热门小学和热门地段,现在出现了一种这样的情况:地段生的人数超过了学校的招生人数,这时便会有一部分地段生统筹安排到附近其他的小学,但统筹谁不统筹谁便成为一大问题。这种情况在天河部分小学已开始出现。

第5条:市属中学初中部、小学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不按属地管理原则在属地区(县级市)开展招生工作的,或者在开办多个校区的情况下,把以某一校区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到其他不同行政区域的校区上课的。

现状分析:区属初中招生面向本区。市属中学初中部招生按属地原则面向属地区,如果跨区招生就算违规。此外,随着学校多个校区的出现,各个校区在招生也不允许互相“掺和”,比如越秀校区招收的学生安排到番禺校区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有三个特例,广州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面向全市,市执信中学初中招收艺术特长生和广东华侨中学初中招收“三侨生”面向越秀、荔湾、海珠等老三区。

未来可能:市属中学包括广雅、执信、二中、六中、铁一、广附、华侨、协和等,他们的初中部数量各不相同,多的已达五个校区,分布在全市不同的区。强调属地招生是规范招生秩序的重要内容。

第6条:非经市教育局审定,小学招收体育、艺术及其他项目的特长生或将适龄儿童特长与小学入学挂钩的。

现状分析:小学教育是“零起点”教育。除因办学历史沿袭,越秀、荔湾、海珠三个老城区存在四所少儿体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外,其他小学招生一律不得与适龄儿童特长挂钩。

未来可能:小学特长生分为体育、艺术和科技三类,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培养,很少在一年级入学时与学位挂钩。在小升初特长生招生中,体育类特长生只需要近两年获奖证书,艺术、科技类特长生也只需要近三年获奖证书。

第7条:公办小学自行确定各类推荐生名单向初中学校推荐的;初中学校要求小学推荐优秀生源,组织小学或变相组织小学推荐优秀生源的。

现状分析:推荐学生的做法近几年在“老三区”比较普遍。公办初中为了争抢到优秀生源,一般会在3~5月组织区内小学向其推荐名额,然后私下考试择优录取。

未来可能:“推荐生”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组织的“推荐生”,这是此次治理的范畴,另一个是电脑派位层面的“一派”或“推荐生”,这是若干初中与若干小学之间的提前择校,也应当在规范之列。

第8条:初中学校在小学毕业考试前进行招生,包括在小学毕业考试之前以签订录取协议或承诺录取等形式预录小学毕业生的,但经批准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除外。

现状分析:提前招生和发放录取通知书、签订录取协议,以前一般发生在公办初中。这类学校提前进行择校考试,然后要求学生签订录取协议。去年,部分民校开始提前招生,也带来许多问题和压力。

未来分析:教育部门近两年一直在规范各类学校的招生时间,要求初中学校在小学毕业考试之后进行招生。目前民校和外国语学校取得共识,都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第9条:初中学校在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时进行文化科测试的,以及对获得体育、艺术特长生升学资格的学生未按规定在本校和毕业学校进行公示的。

现状分析:根据规定,初中学校在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时只能进行体育和艺术方面的技能测试,但在实际操作中,初中学校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要求。

未来可能:今年广州市高中招收特长生的上限为4%,初中招收特长生的上限为16%。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未来特长生之路将更难。

第10条:初中学校劝导初三毕业生放弃参加中考,或干预初三毕业生报考高中阶段学校志愿的。

现状分析:干预初三学生填报志愿,是多数学校的惯用手法,尤其是完全中学。

未来可能:干预学生填报志愿的做法,很难在短时间内治理,各个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睁只眼闭只眼,各个学校也会肥水不流外人田。此次出台办法,有利于那些没有初中部,或者初中部不强势的高中学校。

第11条:中小学校将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奥赛”成绩、社会艺术考级、特长评级等与招生录取挂钩,或作为加分奖励、升学依据的。

现状分析: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育问题。小升初时,“奥赛”成绩往往可以获得免试录取或加分奖励,“广州市三好学生”、“广州市优秀少先队员”、“广州市优秀学生干部”等也可以获得不同的升学奖励。

未来可能:随着“免试面谈”在小升初的实施,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和“奥赛”成绩的作用,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越来越重要,这是学校在没有考试成绩的参考之下,迫不得已的做法。各类竞赛成绩未必都会写在招生简章里,但一定写在面试官的心里。

第12条:中小学校突破办学层次、超规模、超班额招生的。

现状分析:《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超规模、超班额招生多见于少数民办学校。

未来可能:少数民办学校为了利益,存在突破办学层次、超规模、超班额招生的现象,但对于优质民办学校,数量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质量。

第13条:公办中小学未经市教育局认定擅自以外国语学校名义招收特长生或以外国语特色名义进行招生的。

现状分析: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年起,未被认定为外国语特色的学校,不得以外国语学校名义招收特长生或特色招生。

未来可能:现在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有11所,去年年底,有9所通过特色认定,2所没通过。可以预见,未来外国语学校招生将会更规范。

第14条:公办中小学接收民办学校学生就读,形成“校中班”的。

现状分析: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必须符合“四独立,两分离”的要求,国家明确规定,制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和收费的行为。禁止公办学校以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或举办民办校中校等方式,按照民办学校的收费政策,向学生收费。

未来可能:近年来,个别名校招生时先以其民校的名义招收若干个班,此后根据成绩高低,择优选择1~2个重点班,同时把重点班挪到校本部上课,为其高中培养生源。未来,这会成为治理的重点。

第15条:其他行为干扰招生工作秩序、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

现状分析:从过往的经验来看,非政策借读生是干扰招生工作秩序的一项重要因素。所谓非政策借读生,简单来说,就是不是合法渠道的借读生,他们学籍在一处,人在另一处,非政策借读生的大量出现,破坏了招生公平。

未来可能:随着明年小升初实行“免试面谈”,业内人士预计,可能会有更多的“条子生”出现,这是学校可能会面临的招生新形势。

点击显示
上一篇:海珠外国语实验2014年小升初招生公告
下一篇:教育厅:穗2015年前90%以上初中实现就近入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