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生眼中的元宵节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深圳学生眼中的元宵节

2011-02-16 16:41:23     标签:小升初资讯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候,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舞龙舞狮,好不热闹。

生活在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深圳的莘莘学子,他们眼里的元宵节少了几许闹腾,却多了一份温馨、妩媚与清静。深圳的孩子们看不上那种传统的踩高跷、闹旱船、唱秧歌,如果说也有“热闹”,那么,在许多同学看来,恐怕更多是来自故乡的一种美好记忆。

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看电影,或是到书城、图书馆席地而读,或是约上三五知己,乘公交车去健身房热热身,或是与同学相跟着去看一场先锋的话剧演出外,可使鹏城少年大快朵颐的,还有吃元宵。轻轻咬开一个个滚圆圆的元宵的外皮,那油而不腻、黑润香甜的馅子,顿时充满了唇齿之间,香气久久不散,幸福周身弥漫。

就让深圳的阳光青少年成长于这种清静与温馨的幸福中吧。

南湖观灯

松岗中学初一(4)班 唐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的这首词,描写了元宵节美丽的灯火,也勾起了我对在海城南湖观灯的回忆。

辽宁海城可谓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爸爸妈妈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好多年,我也在这里上过幼儿园,现在我们还在这里有房子呢,并且我们逢年过节总爱到海城去。去年的元宵节我们就是在海城度过的。

海城是个古老的小城,也是个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小城。这里的人们对过年过节非常重视,正月的元宵节毫无疑问也是大家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这天,大家吃汤圆,放鞭炮,放烟花,非常热闹。但是,虎年元宵节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去南湖观灯。

元宵节的晚上,天气很好,一轮明月明晃晃地挂在天上。吃过晚饭,我们全家和几个朋友一起往南湖走去——开车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同时,警察也对南湖实行了交通管制。越靠近南湖,人就越来越多,真可谓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来到南湖,眼前一片灯火通明,各色花灯,一应俱全,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在通往湖心岛的入口处,是一个用花灯做的大拱门。两条红红的巨龙昂首拱门之上,似在争夺中间那颗美丽的珍珠。进入拱门,满眼是各式各样的花灯和神话故事及动物的造型。有些花灯像一个个美丽的青花瓷,上面插着娇艳欲滴的菊花;有些花灯像一串串巨大的鞭炮,似乎要在这美丽的夜晚炸响;有些花灯像美丽的花朵,在夜空尽情地绽放;当然,更多的是一排排一串串红灯笼,把这个南湖映得一片通红。除了灯,还有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中的造型:猪八戒背媳妇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嫦娥奔月飘逸美丽,地上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交相辉映;孙悟空举起金箍棒,把天宫闹得不亦乐乎;哪吒脚踩风火轮,手举乾坤圈把妖魔追杀……还有骑着老虎的仙人,引吭高歌的雄鸡,开屏的孔雀,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把南湖的夜空渲染得美丽无比。湖面上,也漂浮着美丽的莲花灯,似乎是满天星斗洒落水中。人们在灯海中逛着,看着、笑着;小贩们在道路两旁吆喝着——其间有卖小吃的,有卖花灯的,有卖烟花的;烟花在夜空中炸响着、绽放着。我沉醉于这美丽的灯海中,如身处仙境,浑然不知今夕何夕。

不知不觉,时近深夜,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南湖的灯会。回望南湖,仍是一片灯火通明,似乎是在预示着一年美好的光景。

人约黄昏度上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预科班 杨长萍

西风劲吹惹人醉。圣诞节、情人节,西方洋节风靡全球。世界大同,文化融合,黄皮肤的东方人也青睐洋节。但欢度西方情人节还嫌不过瘾,再来个中国情人节——元宵节。

西方情人节可谓大爱无疆,鲜花贺卡或巧克力,礼物可送情人,也可送亲友。子女送礼物给父母,学生送礼物给师长,恋人情侣夫妻父女之间可互送礼物……有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博爱情怀。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观花灯逛庙会,情窦初开的太平公主邂逅心中的白马王子一见钟情,追随风流倜傥的薛绍身影痴迷不舍。有情人终成眷属,演绎了一段爱情传奇。元宵观花灯,情人来相会,成就了无数的良缘美眷。

犹记故乡闹元宵,划采莲船的艄公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如今方明白,这不是梁元帝萧绎《采莲赋》之诗句吗?还有“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叶嫩花初。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元宵佳节,俊男倩女,含情脉脉,暗送秋波,含蓄而腼腆,典雅而婉约,这便是中国古老民俗的情人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压轴大戏:舞龙狮、观花灯、逛庙会、放鞭炮、踩高跷、划莲船、唱大戏、吃汤圆、祭谷神……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深宅大院闺阁绣楼的淑女,平常足不出户,男女相见机会稀少,借元宵节之际,叹外面世界之精彩,偶然瞥见意中人,易生发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或怀春相思,或偷情殉情,或喜结良缘。《牡丹亭》那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读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诗句,杜丽娘春心萌动,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顿生伤春之情,梦中竟然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园内有了一番云雨幽情,梦醒时分独自入园欲寻梦中情郎。这都是“男女授受不亲”闹的,只要有节日,多提供男欢女爱之机缘,少一些因禁锢所致的痴情悲剧,岂不美哉!元宵节恰似情人节胜似情人节。元宵节就是恋爱季节,亲友团聚季节,大爱之季节。

如今,在乡村还可追寻元宵节旧俗之踪影,在城里元宵节渐行渐远,除了店家叫卖速冻汤圆,还有啥?逛庙会,有吗?电影戏剧画展音乐会宴饮……这些是元宵节新元素吗?

温暖的记忆

南头中学高二(9)班 杨璐聪

过年这阵子,虽然深圳的天气很好,但街道上总显得有些冷清,让人愈发想念老家的年味了。

小时候在老家过年,最让人期盼的就是元宵节了。奶奶总让我们穿着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和全家人一起去看灯会,那五彩缤纷的花灯,想想就让人着迷。

各种各样的花灯在江的两岸争奇斗艳,远远望去,组成了两条蜿蜒前行的巨龙,流光溢彩,栩栩如生。有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还有走马灯;有四方的,六方的,八角的,圆柱的,套环的,还有葫芦形的。上面写有诗词文赋,绘有花鸟虫鱼、山水楼阁,配以金色云纹装饰及各色流苏,为佳节增色不少。

最具地方色彩的,要数北方特有的冰灯了。它以冰为载体,以灯为灵魂,融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刻画了琼楼玉宇、银花玉树、冰山雪岭、泉流冰瀑。白天晶莹剔透,千姿百态,夜幕降临后,万紫千红,颜色也变得鲜活了起来。

晚上回到家中,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着香滑可口的汤圆,我小心翼翼地用饰有青花的瓷勺吃着嫩嫩的汤圆,把勺送到嘴边,咬了一小口,里面的黑芝麻馅缓缓淌了出来,香味四溢,实在太诱人了,又抿了一口馅,甜甜的,那股甜意像一阵暖流直往心窝子里钻,仿佛把我拉到了另一个世界。正在这时,亲戚们的笑声又让我回过神来,原来是小表妹满嘴都沾着黑芝麻馅,像一只胡须凌乱的小花猫,逗得众人大笑不已。

晚饭过后,我和堂哥堂姐们都一溜烟地跑到院子里,手舞烟花,画出各种短暂而美妙的图案,胆子大的堂哥点燃了一串挂鞭,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毫无征兆的响声吓了我和小堂姐一跳,赶快捂着耳朵跑开了。此时,满院都环绕着亲人的欢笑声。

桃花盛开笑春风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范楚涵

说起元宵,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虽然不是描写元宵的,没来由的心里却有一种伤感。

记忆中,很多个元宵都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元宵联欢,嘴里啃着甘蔗。家乡有种说法,正月十五吃甘蔗,以后不蛀牙。流传至今,大家也就当作是个笑话。看着电视里的人们一脸的喜气,演着小品,唱着歌。没等节目演完,便被父母早早催促着上床睡觉。窗外寂静一片,街道上只有几个匆匆行走的路人。

突然很想知道,古时候人们的元宵节怎样过。

千年前的街道,花灯琳琅满目。月明灯亮,街道上的人来来往往。女子站在一盏花灯前,望着街上的行人成双成对。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异类。他,怎么还没来,是不是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了。女子不安地走来走去。想着他。

初次见到他时,是在去年的今夜。隔着花灯,看见一个清秀的轮廓,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他摘下花灯,冲她温柔一笑。她脸有些红,恰似四月的风,轻轻柔柔吹入心中。他们边走边聊,似是故人般熟识。两人友好告别,并相约今年的元宵见。

她在心中叹息,可惜父母就快要把她许给别人了。她只盼着他能够来,只要他来,只要他说,她就可以不顾这一切,跟他走。不论是去哪。

可是人潮散了又聚,夜渐渐的深,摆摊人的吆喝声越来越小,花灯一盏一盏地被猜中谜的人拎走。他还没有来。自己还是一个人站在原地等候。天色亮起,她只得离去。也许从此不再相见。即使再见了又如何,难道问他,为何没来赴约吗?过去都不曾再更改了。

不见去年人,但湿春衫袖。心底是一声叹息。古人是念情的,念旧的。现在的这座城,即使再怎么挖尽心机地想节目,办活动,却总是少了点什么。

兴许是距离过近,电话、邮箱、msn,只要你愿意,这一秒在想念,下一秒便能与他联系上。

月还是那个古时候明亮的月,人面却不知何处去。等明日的桃花盛开,还在笑那春风的多情。

美味元宵节

南头中学高二(1)班 丁紫莹

大红的灯笼,金灿的福字,响彻天穹的炮仗声,香烟袅袅、人头攒动的寺庙……元宵节作为春节最后的庆典,像是音乐中的主旋律过后的尾声,一样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味、团圆味,只是更显得韵味悠长。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女词人李清照用清丽的文笔描摹出古代元宵节的诗情画意。现代的我们传承了这个古老而美丽的节日,一样放天灯,吃汤圆,猜灯谜,以传统和非传统的形式来庆祝元宵节,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渴望。

我记忆中最特别的元宵节是和姨夫姨妈一家度过的。那一年的元宵节父母忙于工作,把我和妹妹托付给姨妈。一进姨妈家门,那种热烘烘的场面就把我们吸引住了。姨妈一家正在做一种奇香的食品来招待我们。

厨房飘出的阵阵香味,姨夫在炒椰丝和花生呢,姨夫把那种食品称作艾糍!姨夫炒碾艾糍馅,姨妈在烧艾叶水,和糯米团。小表妹在玩姨妈揉好的江糯米团。姨妈一见我们进门,连手也顾不得擦,就热情招呼说:“来来来,先洗手,一起坐下来包艾糍!”

我们没有见过艾糍,不知道怎样做。小表妹抢先举起一个黑糯米团,使劲催促姨夫说“爸爸炒好没?我们要包馅了。”

“碾好了,碾好了。”姨夫应答着从厨房里出来,手里捧着一个带有石杵的小石臼,“尝尝香不香?”小表妹伸出舌头,姨夫往她嘴里撒上一撮馅粉,小表妹的舌头马上黑乎乎的一片。我们嘲笑她变成了贪吃的“黑舌鬼”,她却只管一个劲地咋舌“好香呀,让我再尝尝。”姨妈打趣说:“你再吃,自己就会变成大艾糍馅了”。

艾糍的制作和汤圆很相似。先扭下一坨用艾草水和糯米粉制成的江糯米面团,再搓成一个小球,然后用大拇指慢慢地转捏面团,捏一个鸟窝的样子,往其中加入炒香碾细的砂糖椰丝花生馅。包好后放进模子里固定成扁椭圆形,然后拿出再上下包上两片柚子叶,放进蒸笼里蒸。

坐了一会儿,我们四人就自然有了分工,姨妈负责捏面团,我负责包馅,妹妹喜欢玩模子的就只管将艾糍定型,姨丈只负责包柚子叶。小表妹好像最忙,这里捏捏,那里弄弄,哪道工序都少不了她,妹妹戏称她是“无事忙的闲人”。

蒸出来的艾糍别提多香软诱人。那乌黑发亮的糯米皮,清香蜜甜的椰丝花生馅。糯米皮混合着艾叶的微苦的清香,鲜糯润滑、甜而不腻;蒸熟的椰丝花生馅半透明半流质状,亮泽如蜜。咬上一口,舌尖清甜,齿颊留香。连空气中都弥散着椰丝花生糯米艾草的复合香气。不用说,这是我和妹妹过的最美味的元宵节啦。

点击显示
上一篇:关于户籍、住房、社保、计生证、就学联系函 等资料提供方法的具体说明
下一篇:2010—2011学年度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工作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