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关于家庭教育的浅见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经验分享:关于家庭教育的浅见

2014-06-04 13:43:14     标签:小升初经验

查字典石家庄奥数网 一转眼,女儿上初中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的经历让我真的有很多感慨,所以想写下来让大家分享。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是经验更不是说教,希望通过和大家的沟通让孩子们共同进步。所有观点并不强迫任何人接受,所以不喜欢的人可以不看,现在孩子真的学习很忙,我们也很累,没有时间辩论争吵,所以如果您有不同意见,希望心平气和地沟通,不欢迎针对性很强的攻击性辩论。

第一、家长在小升初的衔接中和初中孩子的学习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对于这个问题,我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我相信每种声音都有它的道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所谓的自主学习绝对不是放手的理由,绝对不是家长偷懒的借口。为什么基本处于同等水平的学生进入同样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相同老师的带领下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不得不说家庭教育在这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作用必然不可忽视。我认为,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对孩子实行持续的有效管理。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持续,就是说家长对于孩子的管理必须是长久的,有规划的,而不是孩子学习状态好了就放松,不好了就突然收紧,这种持续性必须以强大的执行力做保障,如果家长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呢?第二个关键词是有效,也就是说你对于孩子的管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暴力,不是专制,而是在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情况下,在帮助孩子分析得失的前提下,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要对孩子进行压迫式管理,而是让他接受你的管理理念,能够按照你们制订的规划稳步前进。只有这种管理才是一种目标化的管理,是清晰而富有成效的。

另外,家长在家中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孩子上了初中后,也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的,而一旦处理不好,对于他的成长和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有爱心,有耐心,学会倾听他的苦恼,学会倾听他的快乐,学会关注他的成长,学会和他一起成长。一个拥有良好沟通氛围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倾听也是家长掌握孩子动态的重要手段。

第三,家长在孩子初中生活中还是一个支持者和帮助者,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日常的生活、饮食保证,健康关注和心理关注。从我个人而言,我现在的厨艺不敢说是水平多高,但最起码百八十种菜总是会做的,这在爸爸中可能也是比较少见的吧,呵呵,跑题了,不过我觉得孩子吃好才能学好,不是吗?二是学习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验收,比如每天检查作业,了解情况,与孩子一起进行试卷分析,制订后续计划;另一方面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要更深地介入孩子的学习,比如帮助他查找一些资料,帮助他整理一些复习的精要。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我不反对,但是当你的孩子每天写作业到十点半的时候,恐怕你也就不会这么想了。

第四,家长必须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在这方面必须做出表率,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评价老师,尤其是负面的评价。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孩子对于老师满腹牢骚,他的听课和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下降,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至于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不听课的权利,这个我是不赞成的,课堂上40分钟的倾听要比课后2个小时的学习效果更好。如果说因为不喜欢老师而选择不听课,吃亏的一定还是自己,毕竟12岁的孩子自学能力还很有限。而且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不喜欢老师,我觉得作为引导者的家长往往脱不了干系。

第二、家庭教育的失败究竟是谁的因素更大?

这个问题其实答案不言而喻,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的家长,当然要对家庭教育的失败承担主要责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多少家长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愿意为家庭教育的失败承担责任呢?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的情况是家长在平时对于孩子的学习过问很少,目光只是聚焦在成绩单上,孩子考好了皆大欢喜,孩子考砸了就会狂风暴雨。不客气地说,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是逃避自己的责任,而且转嫁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这无异于用自己的错误去惩罚孩子,对于孩子是极度不公平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对于一个运动员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可是有多少人想过你就是一个教练,孩子就是你的运动员,你对他付出多少,他就会回报多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找到大师说:“我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成功,怎么办?”大师交给他500元钱说:“你先去帮我买辆汽车,我就告诉你答案。”这个人困惑地说:“大师,你是不是搞错了,500怎么能买汽车呢?”大师笑着说:“你现在不就是付出500就想得到汽车么?”也许这个故事很多人看过后觉得可笑,可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一直在想,当我要求孩子成功的时候,是否要反省自己愿意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去帮助她?我的付出是不是应该得到那么多?如果不是,我凭什么要求?有的家长在和我沟通时,一直讲孩子是有差别的,这一点我严重同意,可是正因为有差别,才需要更耐心的家长,他们的差别不在于能不能学会,而是必须找到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都可以通过自学参加高考,我不知道我们这些正处于学习黄金年龄的孩子们有什么理由学不会?如果说家长总是把孩子的失败归结于先天因素,那我只能说这个教练根本就不称职。是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第一,都能做到最好的那个,但是,在你心中,他必须是最好的那一个,你也必须竭尽全力去帮助他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关于快乐学习和素质教育。

我真的不反对快乐学习,也非常欣赏素质教育,可是对于这两个命题的过分强调已经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错觉。我们当然想让孩子轻轻松松上北大,快快乐乐考清华,可是现实就是现实,衡水中学去年的104人上清华北大也给我们每个人泼了一盆冷水,原来还是要这样的学习才会取得这样的成功。我并不欣赏衡中模式,我认为那是“过犹不及”,我也不会送孩子去衡中上学。但是就快乐学习这个命题,我也不敢完全同意,其实仔细想想,自古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拼命精神,有凿壁偷光的经典故事,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千古名句,这都告诉我们说,学习从来都是个苦差事。可是有时我真的不理解我们现在有的家长究竟是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学习凭什么就必须是快乐的,为什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就是死敌,就不能相辅相成呢?

我个人认为,作为家长,不要过多地去抱怨现在的大环境,因为当你无法让环境适应你的时候,你就要学会去适应它。你的抱怨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你对于快乐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强调可能恰恰成为孩子不学习的借口。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下,只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信心,建立对于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过硬的学习作风,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让孩子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找到自己的成就感,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至于说国外如何如何,大多是道听途说,以偏概全而已,而且即使全部都是真的,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关于素质教育,我宁可相信钱文忠先生的一句话,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其实想想看,考试的内容老师上课讲,学生下课练,考前复习一遍又一遍,然后出张卷子给学生做,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难道不是一种素质的缺失吗?而且现在学习好的孩子很多都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毕竟现在条件都好了,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东西,所以也不必太担心孩子成了书呆子。

第四、关于“三心二意”。

个人认为,家庭教育需要三心二意:三心就是对孩子有信心,有爱心和有耐心;二意就是对孩子要有足够的注意,和孩子沟通要有足够的诚意。首先说信心,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自信更重要的,请注意,是自信,而不是自负。一个有自信的孩子的斗志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更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就必须要求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永远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第二是爱心,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这话没错,可是我们要做的远不只是这样,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过大的压力拉大了亲情的距离,我们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和沟通,孩子忙于学习,我们忙于工作和生计,所以,也许你真的很爱孩子,但是他却不知道。我在这里说的爱心的真正含义是,爱他就要每天告诉他,让我们的爱包围他,陪伴他的成长。第三就是耐心,现在的人们在浮躁中生活太久,很多人的耐心都已经丧失殆尽,大家想想有没有这种情况,孩子有题不会,我们一看题目简单常常会说这都不会,笨死你了或者类似的话,其实这个时候就表现了我们耐心的缺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任何题不会或者出错都不可怕,这只能说明对于他而言,这部分暂时是个难点或者有理解不透的地方,我们应该用充分的耐心去帮助他,给他更多的鼓励。

关于“二意”,第一是对孩子有足够的注意,孩子在小升初后很快进入青春期,无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这些变化,从细微小事中感知孩子的成长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及时对他进行疏导和指引,让孩子在过渡期不出现大的问题,安全顺利渡过青春期。第二是和孩子的沟通要有足够的诚意,完成小升初之后,我发现孩子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唯命是从的小女孩,而是有了个人的主见,有了明确观点的大姑娘,有时候她的观点很让我不能理解,开始我试图用家长的权威去压服她,但是发现效果极差。慢慢地,我改变了方式,和她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她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我发现问题解决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们虽然是家长,但是孩子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独立,带着诚意去和他们沟通,更多地去引导他们,而不是命令,相信效果会好的多。

五、关于陪伴

在孩子上初中后家长究竟应该介入多少这个问题上,也是众说纷纭,我觉得这要分情况而言,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孩子成熟的早,定型也早,到了初中基本就不用家长操心,可以自己完全管理自己,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可以尝试放手,但也必须要在可控范围之内。更多的孩子还做不到这一点,比如我家的女儿,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处理方式是改包办为陪伴,给她更多的空间,给她更大的自主权,给她更多的尊重,但是对于她的所有情况仍然密切关注,保证所有的一切依然处于有效管理之下。在生活中,我们的职责由决定变为审核,在学习中也由一个引导者逐步向一个监督者转变。我觉得这就像对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我们希望看到他的健步如飞,但是却不能因此而直接把他推到马路上,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从蹒跚学步到自由行走再到跑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陪伴和鼓励最重要。在孩子18岁以前叫做未成年人,我们是法定的监护人,这就是告诉我们,在孩子没有完全行为能力之前,我们对于孩子的成长仍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的问题少年就是在初中这个年纪走上了歧途,究其根本,就是在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陪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所以,我愿意用我的全部精力,小心翼翼地陪伴我的孩子长大,给她充分的正能量,让她在这段最重要的时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第六、关于学习成绩和过程控制

在大多数人眼里,成绩好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无论对于学校的关注还是学习的关注,成绩单都是第一位的,这无可厚非,毕竟学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成绩单就是任务完成情况通知。但是,我个人认为,成绩在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结果。既然是结果,那么我们的关注点就更应该放在过程,因为没有精细的过程就没有完美的结果。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只靠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不打折扣。

下面依然摘一篇我最喜欢的文章:不平等的等式。这也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极力推荐的。

你知道5个百分之90相乘等于几吗?

在进行计算之前,你可能想不到看起很不错的百分之90,累计起来,只有不过百分之59的得分,也就是说5个百分之90相乘等于百分之59,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能说明什么?

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各种考试,我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是个可以引以为傲的分数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人为把工作做到百分之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百分之100太辛苦,也不现实,做到百分之90就很不错了,然而,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每个环节都以上一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一个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过程需要构思,策划,设计,讨论,修改,实施,反馈,再修正等等诸多环节,如果我们不能在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斤斤计较,对出现问题的解决,对每一个环节不及时反馈和修正,不致力于每个环节的完美,而是想当然的认为结果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那么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这个环节你做到了百分之90,下个环节还是百分之90,在5个环节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就不是平均值百分之90了,而是百分比之59,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一个会被激烈竞争淘汰的分数,甚至变成副数.

而到了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按照百分之100的标准进行"检修"就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整个工程都需要推倒重来,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效率低下和时机错失,意味着先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于是,5个百分之90相乘等于百分之59,这个简单的等式,在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打折.

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真的感觉很震撼,说真的,这些年来从来没有这么深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在认真思考之后,我也和女儿进行了沟通,调整了思路。我们对于成绩的关注度大大降低,而是增强了对于每天学习效果的关注,对于老师的所有要求都严格100%执行,保质保量。即使关注成绩,我们也不再关注我们究竟得了多少分,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对失分的关注,对于每一分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计划去改进。目前看来,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七、关于学习中的一些坏习惯

初中是成绩出现分化最严重的时期,究其根本,和智力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真正的分化原因往往是学习习惯的不同,有好的习惯就有坏的习惯,在这一年中,通过和家长还有老师的沟通,我觉得最可怕的是以下两点:

一是不懂得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是学习的最根本的保障,如果我们不听讲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那还要老师干嘛?一人发本书回家看不就好了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听课有问题,原因是多样的,比如自己觉得学会了就放弃了听讲,比如不喜欢老师,比如作业太多赶作业,所以就造成了听课不能保证质量,这个在小学没有问题,因为小学的东西对于聪明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但是到了中学,这种听课质量的下降对于最终成绩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久而久之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我建议如果学校有公开课,家长要尽量抽时间去听一听,了解一下孩子的听课情况,或者在有机会和老师沟通时,多问问孩子听课的情况,少问问成绩。听课的问题解决不了,成绩的事情问了也白问。

第二个坏习惯是遗留问题,当天事情当天不解决,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后存在一种倾向,有些问题老师讲了,自己不大明白,但是自我感觉懂了,就不再去深究,或者写作业时,有的题不会,父母给讲了,自己并没有完全消化,但是由于作业太多,也就不去较真,写上答案就算完成作业了。殊不知,这种错误和盲点的不断累积,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每一次的模棱两可积累起来就是一系列问题的接踵而至。

关于学习的坏习惯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严重关注,一旦发现,必须全力以赴及时纠正,以免酿成大错。

第八、关于主科和副科

上了初中后发现,很多家长自然而然把初中的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然后更细化为中考考的科目和中考不考的科目,中考要考的内容和不考的内容,然后区别对待,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初中三年最终的目的还是中考。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赞成这个做法,主要理由有三:第一、其实相对于主科,副科对于孩子的知识面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作用更加不可忽视,既然现在是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首先自己放弃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机会呢?史地生政不仅仅是学科,更是学问,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孩子掌握这些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孩子永远是最受欢迎的。第二、即使功利一点儿说,副科好的孩子在考试排名中更有优势,那么也就更容易建立信心,激发斗志,对于主科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三、副科考试所涉及到的一些技巧方法,对于语文学习同样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一些内容虽然不是中考范围,但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初二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中考的进阶做好准备,甚至到了高中的学习也会受益,尤其是史政更是如此。所以,我建议小升初的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的那一刻起,就明确告诉孩子,学习副科和主科同样重要,偏科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一分可能就差出几十名,所以要求优秀的孩子不能有短板,必须全面均衡发展。

第九、关于课外班

在和家长们的沟通中,很多家长都很关注我的孩子是否上课外班,答案是:是的,我们上数奥和英语,数奥是我们孩子的最爱,虽然不以竞赛为目的,学的也并不刻苦,但是她喜欢那个老师,喜欢那些同学,喜欢去听课,上初中后,我建议她别上了,可是她不同意,所以我也就随她去了。英语是当时为了应付小升初临时抱佛脚,谁知道孩子一听就上了瘾,所以也就一直坚持了下来。孩子学习有时候是个奇妙的东西,你按着他他不一定学,你不让他上的课他却偏偏喜欢上。所以我对课外班的意见是,上与不上不是关键,孩子想不想上才是重点;上哪里不重要,孩子喜欢哪里才重要;查漏补缺可以,但是不能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为了兴趣去学的效果要大大强于为了成绩去学。我宁愿叫它兴趣班,而不是辅导班。当然,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竞赛,而且以后有上二中理科竞赛班的打算,这就属于专业范畴了,那么在课外班的选择上就要优中选优,能选多好的就选多好的。

另外,关于课外班,我家的一贯态度是不能给孩子带来太多的压力和额外负担,我们在小学本来学TT口语,结果后来就因为作业太多反复和老师沟通无果,果断选择了退学。包括我们的钢琴学习,现在已经不成系统,两周上一次课都保证不了质量,但是我们反复和老师沟通,取得老师谅解,毕竟孩子不是铁打的,她需要充分的休息,如果课外班影响到孩子的休息,我会坚决说“不”!

第十、关于尽力而为和竭尽全力

不知从何时起,尽力而为成了我们很爱说的一句话,我们说英语也常常说:“Iwilltrymybest!”听上去相当诚恳,可是我们细想想,当我们说尽力而为的时候,不过是为了给我们做不到留下一条退路,最后的解释一般是我尽力了,没办法。我原来也最喜欢这句话,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告诉我,trymybest实际上就是什么也不做,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真正要的是dowhatittakes,就是要做你该做的,这才是真正的积极态度。我听后震动很大,然后一直在想,应该怎样更准确的去翻译这句话呢,后来我想到了这个词:竭尽全力,我想这个可能在感觉上更接近吧!

所谓竭尽全力,就是用尽全部的力量,这里不仅仅是想尽办法,而且要付诸行动。而且与尽力而为相比,这里面有着更为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力,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所以,我想,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更多地教会他竭尽全力,为了自己的目标,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尽自己的全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着目标前进。

第十一、关于记忆的技巧和学习中乐趣的发现

之所以现在写这个题目,是因为上午检查女儿的历史复习情况,发现并不是很好,有感而发。我发现孩子在很多记忆中没有技巧,尤其是一些年代的记忆属于一次性记忆,特别容易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死记硬背就显得非常勉强而无助,所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技巧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战九捷的年代是1561年,可以说没有任何规律可言,非常容易混淆,也容易遗忘,所以我就帮她想了个办法,那就是一句话:一个国家(1)五十六个民族(56)一条心(1)把日本侵略者打跑了。不但记住了这个年份,而且也牢牢记住了这个年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抗倭。女儿给点了个赞,呵呵。另外一个是朱棣迁都的时间1421年,孩子总是记不住,我就告诉她一个办法,记住朱棣把都城移(1)到由四个部分(4)组成的两边(2)对称中间有一条(1)条中轴线的北京城。中轴线的长度就是1+4+2+1=8千米,这样不但记住了1421这个年代,而且也记住了北京城的基本布局。女儿又给点了个赞!通过这种有技巧性的记忆,孩子很容易地记住了年代和相关内容,而且完全形成了自己的记忆地图,应该说想忘记都难了。而且通过这种有趣的方法,也增强了孩子的兴趣,孩子自己也去尝试去找寻类似的方法和路线巩固自己对于学习的掌握。学习是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并不是学习本身决定的,而是你对于学习的态度决定的。我们要帮助孩子的是,通过和孩子的共同学习,找到学习中的乐趣,让孩子的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学习中从来不缺少乐趣,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执着的心。

第十二、关于入室即静和入座即学

这是女儿班里贴的八个字,我喜欢这八个字,因为它们不仅仅代表了一种要求,更代表了一种状态。我从来不赞成学习成为生活的全部,因为这种要求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不仅仅会让孩子身心疲惫,更会扼杀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所以,我的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仍然可以做她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看小说等等。我对她的要求和她的老师不谋而合,那就是你不必把每一分钟都用来学习,但是你用来学习的每一分钟都必须是满负荷的,有效率的。当你离开电视或者放下小说走到书房坐到座位上的那一刻起,你的全部精力就必须在学习上,不可以再有任何其他的杂念,必须保证你的整个学习的过程是持续的而且高效运转的。我觉得学习的时间长短反映的是一个学生的辛苦程度,而学习的效率高低才是反映一个学生的勤奋程度,一个辛苦的学生未必会出成绩,但是一个真正勤奋的学生必有所成。

因此,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才是家长真正应该关注的。在我家里,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不采取压迫式学习的方法,而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是主要由她本人制定,我们监督执行;二是在日常作业的完成上,采取和考试一样的限时和要求准确率的做法,让孩子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而不是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三是针对作业的完成情况,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这种措施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比如一段时间情况比较好,那么就奖的多一些,惩罚力度小一些,如果情况持续不好,那么就可以适当加强惩罚力度,提起孩子关注。当然,这些调整我们都会和孩子沟通,征得她的同意。四是在孩子学习状态低迷时选择陪伴,拿一本书坐在书房看就行,顺便观察孩子,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究竟是身体状态不好还是学习遇到了难点和瓶颈,只有随时发现才能随时解决。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生活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有更强的目的性和规律性,完全成为生活中自然的状态,效率也自然会大大提升提升。

第十三、关于执行力—知易行难

说真的,这个题目很大,我不太敢写。所以一直犹犹豫豫拖到现在,在我心中,知易行难这四个字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四个字。对于老师来说,做到知行合一尚且不容易,但是毕竟老师是专业从事教育工作的,所以每天对于孩子的关注、要求和教育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自然而然就能够保持对于孩子的持续关注和持续的教育。但是说到家庭教育,知行合一可能永远也就是个梦想,其实说句实话,我没觉得我写的这些东西有多好,只是记录自己的心得而已,相信每个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都很深,都有很多更多更好的想法。问题的关键来了,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做了多少,家庭教育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不去做,最最可怕的是这个问题永远解决不了,永远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人是天生有惰性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晚上睡觉前突然对生活很不满,觉得很多地方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于是心中热血沸腾,信心满满,一遍遍告诉自己,明天开始改变,生活必将全新,可是一觉醒来,生活依旧,一切依然。这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可怕的惰性,其实改变从什么时候都不晚,可怕的是改变的信念永远只在心中。

所以,我的孩子上初中后,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知易行难四个字,我最大的努力也用来克服我和孩子的惰性,提高我们的执行力。一切的理论,一切的想法,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作保障都一文不值。想了就去做,做了就坚持,这是我对孩子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规划,这个规划必须是切合实际的,如果自己对这个规划都觉得是不可能做到的,又怎么可能去为之努力呢?其次必须有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家中几个人必须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最后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总结,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阶段目标提前实现,就要调整整个目标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够坐下来休息。总之,知易行难这四个字真的是整个家庭教育中最最关键的四个字,这个问题不解决,任何问题都不可能解决。

第十四、关于沟通---做孩子的朋友

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中,在我家的饭桌上,少不了我和爸爸就各种问题的争论,不同的观点常常让我们争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还是如此。记得还没结婚时,老婆到我家后非常不习惯,觉得你怎么可以和你爸爸争论呢?可是时间长了,慢慢习惯了,反倒有些欣赏这种开明的家庭氛围。现在我的家中更是如此,女儿总是亲切地叫我“老爸”,从来都是把我当成朋友和一个大伙伴。什么事情在我家都是可以说的,什么问题都是可以争论的,在我的家中,没有绝对的权威,但是,女儿却比其他人家的孩子更容易管理。很多人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其实不奇怪,当你给了她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你又能够给出她令人信服的理由让她接受她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个事实,她为什么会不服从管理呢?当她的观点正确而你错了的时候,你真诚地告诉她“爸爸或者妈妈错了,你是对的!”并不会降低她对你的评价,相反在她的心中,她会认为你是一个有担当,有勇气的家长,会对你更加尊重,你的意见对她会更加重要。良好的沟通也给我家带来了很好的氛围,每天我的家中都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即使孩子学习很累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很烦,因为随时都会有的会心一笑和开心一刻会给她带来很好的调剂。

当然,作为爸爸,我也会发火,但并不是真的要把孩子怎么样,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错误,我会很严肃甚至说严厉地告诉她,但是在批评完以后我会很耐心地告诉她我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我必须用我的严肃提起她的警惕,帮助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有时候的严厉在女儿眼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并不会给她的心理带来什么阴影和压力。我一直认为,宽严相济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因为毕竟孩子是未成年人,在很多事情上绝对不能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这是不可以谈判的。但是我从来不会打孩子,我觉得那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只要孩子一直处于一种持续有效的管理之下,任何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正常的沟通解决的。

第十五、关于学神和学霸

现在有很多学生被称为学神或者学霸,有让人仰望的感觉。我专门查了一下这两者的区别,学神是指学习轻松,成绩优秀羡煞旁人的那种超级牛孩儿,学霸是指平时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优秀的孩子。对于学神,我也不去费力研究了,因为感觉他们的结构和常人不同,不是靠后天努力可以成就的。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学霸,发现还真的能够找到他们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考试失分少。有人说那不是废话么?那我就再进一步讲,就不是废话了,学霸的真正秘密在于考试无谓失分少甚至接近于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会的不错。会的不错,这四个字说起来相当轻松,可是做起来难上加难。我想不管是我们自己说还是听别人讲,考试后家长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基本上都是我家都会,就是粗心丢分儿太多。说白了就是一看都会,一做不对!这就是普通学生和所谓学霸的差距,要弥补这个差距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远远超出正常人的想象。说句不好听的话,98和100差的绝不是简单的两分,那是真正的汗水。所以,作为家长,我的建议是永远不要帮助你的孩子为他的失误找借口,你给他的一次又一次的原谅永远不会换来成功,只能是一次紧接着一次的接踵而至的失败。

当我的女儿告诉我说错了道傻子题的时候,我会毫不客气告诉她,没有傻子题,只有傻子。没有任何的错误是没有原因的,马虎这两个字不能用来做所有错误的注脚。如果你给孩子出十道题,全部是1+1,他有一道写成3我就承认马虎这回事。其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看到孩子在学习上的缺陷和弱点所在,或者审题不清,或者过于自信,或者心不在焉,或者概念不清。。。原因不一而足,但绝对不是马虎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要从每一次错误中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帮助他解决问题,那么,这个错误就比100分的价值更高,孩子离着学霸也就不远了。

第十六、关于他律与自律

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完美的过渡,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其实小学的时候,除了极个别的孩子,学习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更多的是被动的,是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监督,老师时时刻刻教导的,很少有孩子有极强的自律性。到了初中,孩子的弱点会表露无遗,因为科目多了,也比较乱了,各种作业堆积在一起,每次考试都是七门课,一个没有学习自觉性和计划性的孩子很快就会陷入混乱当中,顾此失彼而问题不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期待孩子只靠小学时候形成的那点儿习惯来应付初中的学习。从另一方面来讲,高中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是根本已经插不上手的,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都是力不从心,那时只能够靠孩子自己去拼搏。所以,我认为初中三年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时期,是一个家长应该用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时期。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保持小学的好的习惯,而且要把这些好的习惯进行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

我个人的做法主要是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听课的情况,如果有问题,及时和孩子进行正面的沟通。第二、无论是在正常上课期间还是考试前,都尽量让孩子自己安排作业的顺序和复习的节奏,我只起一个监督执行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认真观察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并且及时和孩子沟通,然后继续跟踪改进情况,直到看到满意的结果为止。第三、一些背诵方面的东西我会帮助孩子检查和查漏补缺,但是主科的学习和整理包括复习我都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尽量不介入太多。第四、假期是一个锻炼孩子自律的最好的时间,在第一个寒假我有意放松了管理,果然出了问题,到最后几天,孩子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补作业,在她终于把作业补完后,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求从下一个假期开始,第一天什么都不做,就是根据作业情况和自己的其他综合情况列出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每日执行,每日回顾。有了寒假的教训,孩子比我还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没有任何犹豫欣然接受了。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个暑假,我的孩子一定能够做到很大程度的自我管理,实现初步的自律。

第十七、关于复印----言传身教

我非常欣赏一种观点,父母是原稿,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的效果不好,我们需要修正的究竟是原稿还是复印件,答案不言而喻。这种说法实际上有它有失偏颇的地方,因为它否认了孩子的自我修正和自我成长,但是有一个道理确实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孩子身上很多的东西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从我成为一个父亲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我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身份去和孩子相处?究竟应该怎样去影响她的生活?在随后的将近十三年,一路走来,我也一直在不断反省自己,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没有回头路,很多东西错了就是错了,很难再有机会纠正。所以,这些年我一直是如履薄冰,走得小心翼翼。但是现在总结过去的十二年,虽然仍然有很多遗憾,但是有一点我不遗憾,那就是我坚持了四个字,言传身教。从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全家就有约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对于孩子,可以惯吃喝,不可惯毛病,不能让步的东西就坚决不让步,孩子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不可品行不好。孩子有什么问题,我们会及时指出,同时也会反省自己,是不是我们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孩子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样,我们有什么不妥,孩子也照样会直言不讳,我们同样会虚心接受,并且直接向孩子道歉。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孩子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人,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同学中有着很高的威信,也是老师们非常喜欢的孩子。也是由于和老师同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孩子很阳光,很有信心,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第十八、关于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很多人奇怪,我为什么会用这么大的精力去做家庭教育这件事,其实这很简单,是因为在我的家中,父亲对于我们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在我们的教育上就占据绝对的主导作用,当然,他并没有多么高深的技巧,但是他一直非常关注姐姐和我的学习,在我们的心中,那是个典型的严父。他爱我们,但是绝对不允许我们在学习上有任何的马虎,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姐姐和我的成绩还都算不错,尤其是姐姐,那是典型的学神级别的人物。我小时候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姐姐的辉煌和父亲的骄傲,但是对于父亲的严格却一直颇有不满。可是当我真的当了爸爸,我却突然一下明白了父亲的心。我们既然给了儿女生命,就要给他们未来,而在通往美好未来的路上,荆棘密布,需要我们和她一起走过。我宁可她现在不懂我们的付出,不理解我们的要求有所抱怨,也不愿意等到她一事无成那一天再回来怪我!我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爸爸介入教育越深,孩子优秀的概率越大,我个人很认同这种说法,原因很简单,不是说妈妈们有多么的无能,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妈妈们一直无怨无悔地把教育作为分内的事情来做,所以人们往往忽视了妈妈们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吧。爸爸的介入之所以能够使教育更容易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多个人就多份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另外,爸爸的介入会给教育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相对而言,爸爸总是更严格、更理性,而妈妈们一般更慈爱、更感性,两者的结合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完美结果。首先我认为,爸爸的介入可以使孩子有更完美的性格,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和韧性方面,爸爸的地位不可取代。其次,父亲的陪伴更容易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顺利渡过生活中的沟沟坎坎,妈妈给予关怀,爸爸给予力量,这才是完美的组合。最后,爸爸的理性更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这一点对于妈妈们来说真的有些为难,管吧舍不得,不管又不行是妈妈们最容易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是男人该出场的时候了,而规则的建立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希望天下的爸爸们在工作之余,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毕竟,教育的失败是任何成功都不能够代替的!

第十九、关于上进心和平常心

相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赞成孩子应该有上进心,我也是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小学起,我就鼓励她去当班干部,去做更多的事情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因为我一直相信,孩子的进步是需要动力的,没有存在感就很难有上进心。事实证明我对了,孩子当了班长之后,对自己的要求明显要比以前高的多,做起事情来也是一丝不苟,在学习上也非常要求上进,可以说事事争先,所以一直也有很不错的成绩。可是最近一年,当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这件事情,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我反反复复思考后发现,我错了,不是错在让孩子有上进心,而是忘记了在她的生活中为她保留另外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平常心。

上了初中后的孩子虽然仍旧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中,可是她已经越来越在乎自己的得失,会为了每一次小测验而计较高低,会为了一次月考而拼尽全力,对于她而言,只有不断的成功才是生活中所必须的,才会给她带来快乐和满足。她虽然可以承受自己的成绩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但我感觉她恐怕已经无法承受重大的失败。这事实上比失败本身更可怕,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压力中,因为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永远的坦途,都会面对失败,一个没有勇气面对失败的人绝对不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目前有初步效果但还不明显。我的主要应对如下:第一,降低对于孩子的要求,尤其是降低对于考试分数的要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时的学习监管上,平时出现一些不应该的错误我会很严肃地和她谈,但是考试无论出现怎样的错误我都只会就题目本身和她进行分析,完全不涉及分数。第二,和孩子正面沟通,告诉她我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上进心,面对分数的时候一定要有平常心。第三,尽量不给她施加任何压力,也和老师沟通不要对她进行太多的表扬,不要把她树典型,让她适当降低存在感。第四,在她面前经常表扬一些和她水平相当的孩子,给她灌输谁赢谁都是正常水平的发挥,没有什么意外,也不必介意。第五,和她沟通她的未来方向,告诉她在她中考取得不同成绩的情况下,我们的想法和准备,让她明白她的未来规划不唯一,中考不能决定她的命运,从而让她放下包袱。通过这些改变,我希望我的女儿慢慢地对人生有更加淡定从容的感觉,既能够保持她的一贯自信和上进之心,更能够时刻有一颗能够包容一切的平常之心。

点击显示
上一篇:清华妈妈经:如何让孩子一直快乐高效地学习
下一篇:经验分享:新高考制度对孩子英语的要求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