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高中,参加过无数次竞赛,也取得过无数让人咋舌的好成绩,最近在第42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上又夺得金牌,他就是南师附中的高三毕业生王逸飞。而被同学称为“生物王”的南师附中另一名高三毕业生杨津也在最近第22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得银牌。昨天,南师附中召开一场“群英会”,除了“推出”最近摘金夺银的王逸飞和杨津,还有今年该校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的35名学生代表,一起探讨“学习达人如何练就”这个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王逸飞
学神了:世奥赛5小时试题2小时搞定
从小学到高中,王逸飞参加过无数次竞赛,也取得过无数让人咋舌的好成绩。在本月举办的42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王逸飞从84个国家近4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捧回金牌。“比赛中理论和实验部分各考5个小时,在理论考试中我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答题。”王逸飞告诉记者,这样的高效率也是他在日常训练中养成的习惯。此次也被北大录取的张茂旭同学,回忆起同桌王逸飞时,印象最深的也是他惊人的做题速度。“有时候老师讲卷子才分析到第三题,他一整张卷子都做完了,所以我们都挺‘膜拜’他的。”
可精了:偷记老师坐班时间去讨教
“这孩子属于聪明好学,并且是乐学的类型,平时在学校的考试时间就是别人的2/3。”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王逸飞的指导老师唐龙最有发言权。他说,“这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各种提问’,有时候还自己创新问题向老师挑战呢。”唐老师说,为了保证能在办公室里找到老师,他悄悄记下了许多老师的坐班习惯,对于哪位老师在什么时间段会在办公室,他了如指掌。“他常常带着大学物理的书来‘报错’,比如认为书中的某个原理不完整、题目中的某个地方不正确,对物理的钻研他有自己的独特思路。”
好讨喜:新年给每个女生寄明信片
“在学校里,他成天都笑呵呵的,经常自封帅哥或者是因为抢先解出了有难度的题而臭美。”采访中,有同学曝料说,有一年合唱节上,王逸飞穿了一身白色燕尾服,“艳惊四座”。记者了解到,王逸飞不仅对学习充满热情,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从6岁起开始学习钢琴,在小学六年级时考了钢琴十级,直到最近还为学校的毕业典礼做了钢琴伴奏;小学时他还学过航模、摄影,获得过省摄影协会组织的摄影比赛二等奖;最近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许多哲学著作,并利用自己在国家队集训的机会听了许多讲座。“他还很会处关系,不但平时热心解答物理疑难问题,在北京集训时赶上新年,他还给班上每位女同学都寄一张明信片,并且给每个人的祝福语都不一样呢。”
王逸飞的父母都是老师,在母亲的眼中,儿子最大的优点是自控力很强,回家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完成了学习任务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一般家长看到孩子不会做题就很苦恼,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做,但我们家孩子从三四年级开始,他学习上的事情,我们基本就不怎么插手了。我们给他的是‘目标管理’方式,让他懂得自己树立目标,后面的路就让他自己去走了。”王爸爸告诉记者,王逸飞从小就对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有目标性和规划性,比如从小心目中就有自己的目标学校和学科方向,比如选择附中就是孩子一直以来的目标。
王逸飞获奖感言
千万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好成绩而放弃之后的努力,因为每一步都是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得到好的结果的;不要试图单一从事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对于我来说,同时找一些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保持高效的学习和轻松的心情;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应该清楚每个人有不同的风格和习惯,只要对自己的方法有自信并不断走下去就好。
杨津
国际生物学奥赛拿银
从小时开始,杨津就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百科全书中的找自然界小知识,在小学自然课中的做各种生活观察实验,这些都是杨津的最爱。
初中后随着系统化课程的增多,杨津对生物的兴趣也渐浓。“比如看似血淋淋的解剖实验,其实能观察到生物体内部的机构,再比如一些微生物的实验操作其实能看到很奇妙的世界。”杨津觉得生物学要学好,就要自己“融”进去,把它和生活联系起来。他说,现在的生物书中的实验并不算特别多,不少同学觉得应付一般的考试死记硬背就差不多了,但动手做实验还是很关键的,所以无论是在课外还是在实验室,他都很珍惜每次能动手实验的机会,这也为他的生物理论学习增添了更丰厚的积淀。
“学习狂人”朝六晚九
杨津初中就读于二十九中,刚进校时分班考试发挥不佳的他进入了“平行班”,一下就由小学阶段的“前锋”变成中学里的“后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磨合期后,他创造了“平行班”学生成为年级第一的奇迹,重新找回了“前锋”的位置,并在当年中考以全市第二名的高分进入南师附中。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杨津总是作为第一要事提前完成。“我在高一时就对他有所耳闻,9科平均分96的‘狂人’就是他。”与杨津一起参加生物竞赛的张茂旭谈起“老战友”还是难掩敬佩之情。他说,杨津不仅是以生物竞赛闻名,还是年级总分的“常胜将军”。在老师同学眼中,杨津不仅在生物上学有所长,在其他学科上也相当优秀。但与大家想象中不同,就是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好学生,却从来不在外上补习班。“他的作息时间一贯‘准时准点’,早上6:30起床,晚上9:30准时睡觉,这样的标准作息即使到了最后的高三阶段也不曾改变。”杨津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课外根本不上什么补习班,就是因为学习效率高,让他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学得也不累。
赛场回来“扎”进南大研究室
“杨津国际生物学奥赛虽然拿的是一枚银牌,但这块奖牌的含金量其实很高。”据杨津教练李旭老师介绍,生物竞赛与其他竞赛相比,本来奖牌设置的总数就不多,而这枚银牌也是目前南京市中学生生物竞赛中取得的最高荣誉。参加完比赛后,杨津同学又一头“扎进”了南大实验室。参与研究生的“生物治污”的课题项目“某种绿藻对重金属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耐受性”,预计在暑期就能得出实验成果,也就是杨津将可能带着论文进北大。“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一定的想法。我们提出的理念也是让这些优秀的孩子在进清华、北大前能带着想法、问题和课题去。”南师附中校长陈履伟表示,像杨津这样一批优秀学生,虽然现在已早早拿到了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预签约”,但学校希望他们能更早进入深层学习的状态。
杨津获奖感言
坚持是第一要素。从2010年联赛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贯穿着从省队选拔到国际赛前培训等多轮的训练和选拔。在长时间的奋斗中,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是不行的。
“学习达人”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在昨天南师附中的“群英会”现场,今年被清华和北大录取的部分牛人以及家长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而对于各种关于“好学生”的猜测和谣言,他们也有话要说。
传言一 :学习不费劲的都是“超人”
“我觉得虽然有个别学生确实是‘天资’特别高的,但就我身边同学比较看来,大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绝不是靠小聪明。”凭借省化学竞赛优异成绩被保送清华电机系的高三(4)班杨经纬同学就以自己举了个例子。他告诉记者,就拿化学竞赛来说,题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备赛中反复练习的过程相对枯燥。这时候如果真能像超人一样“一目十行”,或是耍小聪明图省事少做题,那竞赛的成绩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他认为,学习这条路还是要耐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走出来。
传言二:好学生表面轻松,背后死学
“其实好学生并不是‘熬夜王’,而是时间安排更合理。”高三(3)班的申思同学考入了北大经济学院。她告诉记者在高三前每晚都能保证10点左右就入眠的作息时间,即使到了高三阶段,最迟也不会熬到十一点后睡觉。她认为好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得更充分,还是高效最重要。比如她在每天晚自习前,都先在脑海中划分好学习计划,这样有条理地完成学习任务就会更轻松。
传言三:成绩好的大多是“书呆子”
“现在的‘书呆子’其实基本不存在呀,特别是在附中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想当‘书呆子’都难。”考入北大国际政治专业的宋建含同学说,真正一天到晚扑在课本的老式学习其实并不能造就出全方位的好学生。所谓“学习生活”除了“学习”之外还要享受“生活”,比如学校的各种社团和体育课时间都是可以保证的。他在高一参加的模拟社团和之后参加的31公里行走及每年的运动会就是他三年高中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美好生活。
传言四:好学生家长“高枕无忧”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好学生不烦心,家长也自然“高枕无忧”。但不少好学生家长在交流中都谈到,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所以其实好学生的家长都是将“功课”做在了前面。被保送清华大学电子系的赵喆欣的母亲吉女士说,家人从小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孩子的目标设置上也给过一些方向指引。“孩子小一些的时候,让她先去完成够得着的梦想,长大之后再教她去放远眼光,她也就慢慢学着自己去规划学习和人生。” 吉女士说,父母的关心一定是持久的,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不烦心。比如不少刚进附中的孩子都经历过从佼佼者到普通生的心理压力,这时家长就要做好“心理师”的角色,及时鼓励和开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