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衔接教育初探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中小学衔接教育初探

2011-07-13 16:40:47     标签:小升初经验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高段教育,经常听到一些来自毕业生家长的心声:我的孩子进入初中不听话了!学生成绩不如小学里好了;小学里的兴趣爱好在初中得不延续;甚至小学刚毕业就犯罪等等。我想这绝不是初中教育存在质量问题,也不是学生不听话的问题,而是由于我们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众所周知,从小学到初中,无论从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方面都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个变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据爱尔兰全国课程与评价委员会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进入中学后的第一周内能静下心来,但四分之一的学生需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少部分学生要一个学年才能适应。所以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指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和过渡,主要体现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以及小学升初中的暑假时段。那么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环境,使小学所学知识和技能顺利地在初中得到发展呢?我认为可从下面几方面做好这个衔接过程。

一、从知识体系上衔接

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与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辅相承的,作为教师为学生进行铺垫搭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做好知识的相辅相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一,初中教师应该了解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小学教学和中学教学课程之间的联系。如: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是从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出发,围绕有关代数式的内容,介绍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列代数式与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以及公式及简易方程的初步认识,大多在小学接触过,因此老师没必要重点讲解,可以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扩展和深化,让学生掌握更丰富更灵活的知识。这样就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性和冲突性。也能使小学知识与初中知识很自然地融合衔接在一起。

第二,小学教师应该多接触刚毕业的学生,多了解初中教科书内容。如小学数学中“0”是最小的整数,π取3.14的实际算法,假分数都要化成带分数,这些内容一到初中,表述就会改变。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就应事先做到有的放矢,不要一口“咬死”,要为以后的知识衔接打下伏笔。

第三,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高段与初一教师)应加强互相听课,互相沟通及时反馈各自的教育信息。前不久宁海中学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效果良好。他们认为:初中老师上课给小学老师听,小学老师能够了解到初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在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有意识为初中学习做个铺垫,而小学阶段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很值得初中老师借签。

二、从学习方法上衔接

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起了一个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1、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由被动变主动。

2、学生在学习上体现自己的主导性和自觉性,把过去一味在老师的带领甚至呵护学习的过程中变成自己思考探索的过程。

3、学生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注重学习方法,改变只注重课本内容而不注意课外知识的错误观点。

小学阶段学生都是在老师保姆式地扶着走。作业不但要老师逼着做,而且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追讨”才肯上交,学习很被动。而进入初中,这种被动式将很快被自觉主动性所代替,所学知识也从课内延深到课外,因此引起好多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就逐渐与优生拉开距离,从而产生自卑感,形成恶性循环。这时作为我们教师就要积极引导,耐心做好不同的学习方法的衔接教育,使广大初一新生有很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如:举办一些学习方法指导班,初一新生学前教育班,或让初二、初三学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环境的等等,使小学毕业生能在最短时间内与中学学习方法衔接。

三、从身心发展上衔接

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现和探索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针对这些特征,老师一方面要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要指导和帮助,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毕竟初一新生刚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眼里中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功课由2、3门增加到8、9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一部分同学走上了弯路,出现滑坡。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老师,小学教师应该向初中教师交代每一位学生在小学时的表现情况,有必要时可绘制一张毕业生资源库表:内容包括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及生理,这样有利于初中教师很快地了解每个学生过去的思想状况,学习方法,管理方法和学习习惯,给学生搭好过渡的金桥,及时做好学生的身心健康衔接。

四、从兴趣爱好上衔接

目前,我们街道大多数小学的第二课堂兴趣班都搞得非常出色,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教育,如围棋、象棋、民乐、舞蹈、球类等等,可以说都已有了一定的建树。而一进入初中,由于受初三升学率的影响,这些特长生的兴趣爱好往往得不到延续和发展(至少不像小学阶段那么被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兴趣爱好上的脱节。如何使小学特长生的特长在初中阶段能顺利地继续发展呢?我认为有关学校可推出一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如系统开设思维训练,心理教育,特长生指导,艺术、科技与选修课和活动课,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张扬,继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现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中小学校已经不应只把精力放在各自的课程改革上,更不应该各自为战了,中小学应该携起手来互相合作,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文化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

小学阶段学生都是在老师保姆式地扶着走。作业不但要老师逼着做,而且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追讨”才肯上交,学习很被动。而进入初中,这种被动式将很快被自觉主动性所代替,所学知识也从课内延深到课外,因此引起好多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就逐渐与优生拉开距离,从而产生自卑感,形成恶性循环。这时作为我们教师就要积极引导,耐心做好不同的学习方法的衔接教育,使广大初一新生有很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如:举办一些学习方法指导班,初一新生学前教育班,或让初二、初三学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环境的等等,使小学毕业生能在最短时间内与中学学习方法衔接。

三、从身心发展上衔接

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现和探索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针对这些特征,老师一方面要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要指导和帮助,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毕竟初一新生刚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眼里中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功课由2、3门增加到8、9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一部分同学走上了弯路,出现滑坡。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老师,小学教师应该向初中教师交代每一位学生在小学时的表现情况,有必要时可绘制一张毕业生资源库表:内容包括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及生理,这样有利于初中教师很快地了解每个学生过去的思想状况,学习方法,管理方法和学习习惯,给学生搭好过渡的金桥,及时做好学生的身心健康衔接。

四、从兴趣爱好上衔接

目前,我们街道大多数小学的第二课堂兴趣班都搞得非常出色,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教育,如围棋、象棋、民乐、舞蹈、球类等等,可以说都已有了一定的建树。而一进入初中,由于受初三升学率的影响,这些特长生的兴趣爱好往往得不到延续和发展(至少不像小学阶段那么被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兴趣爱好上的脱节。如何使小学特长生的特长在初中阶段能顺利地继续发展呢?我认为有关学校可推出一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如系统开设思维训练,心理教育,特长生指导,艺术、科技与选修课和活动课,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张扬,继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现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中小学校已经不应只把精力放在各自的课程改革上,更不应该各自为战了,中小学应该携起手来互相合作,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文化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

点击显示
上一篇: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点
下一篇:中小学语文衔接感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