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小学生选英语课堂的常见误区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家长为小学生选英语课堂的常见误区

2011-07-15 10:45:05     标签:小升初经验

误区一:热闹就是气氛好

现象:英语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既玩游戏,又搞比赛。教室里,孩子们手臂伸长,小脸通红,扯着嗓子喊:“Me, me!”, “Let me try!”看似人人参与,学得轻松。然而,老师的预设学习目标有几人能达到,却不得而知了。这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看到的一幕。

思考:英语教学是否成功是老师是否能创造行的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的设计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只有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项任务中,让学生运用英语去做有意义的事,让他们在实际中感悟体验、探索发展,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形式上的热闹不等于学生真的学到了东西。有时候,安静一点儿也很必要。

误区二:问答频繁就是师生交流

现象:在 Free talk 或 Presentation 环节中,我们经常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于学生会话或导入新知识。这是笔者在学区教研课上看到的一节课的 warming up 环节,free talk 部分。教师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回答,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s this/that? Do you like ...? Do you have ...? 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Can you swim? 教师像要完成任务似的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看似师生间的交流自由到位,却毫无生气,效果一般。

思考: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神圣阵地。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语言,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言语的交流,还要有体态,眼神的交流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学情、班情以及性格、生理特点出发,因课、因人、因班而定口头交流内容,在教室里创造合适的语境,完成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交流要有真正的思考,不是明知故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这种交流看起来往往是没有那么热闹的。

误区三:合作学习就是 Pair Work/Group work?

现象: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刻意变更座位,用“田”字型、圆型、马鞍型、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开展一些看似热闹的“合作”,似乎传统的秧田型座位绝不能用于很好的合作。

思考:小组合作的实施绝非是用座位摆放方式来限制的。即使是传统的秧田型座位,我们的学生仍然可以享受小组合作的快乐之果。合作有效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是否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丰富的内容提供、切实的目标追求、明确的分工约定、合理的评价方案。笔者在所教的班级里坚持实行小组合作方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完成作业,都坚持这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比起班级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来,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迁移概念、定律和原则等,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逐渐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学习策略,更有效的探寻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复现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正在学习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材料。真正的合作是内在的,外在的形式不过是给内在的合作提供了一种方便。更重要的条件应该是教师对合作动机的激发。

误区四:合理评价就是滥用表扬?

现象:课堂上,似乎只要学生一答对题,不管难易,就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响起“Good, good, very good”等的表扬声。受到表扬的学生乐滋滋的坐在座位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似乎一切都懂了,后面的课也可听可不听了。

思考: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仅靠贬值的表扬作评价合理吗?学生其实不会珍惜贬值的表扬,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评价,不好的就不能说 good,但是提出要求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为前提。有时适当的批评同样可以激发兴趣,要看对象的个性,和接受能力,者需要教师的细致观察力和对学生的了解。我们可以用 Pairwork 或 Team work 等形式来进行评价,自评与互评结合,细心指导学生学会评价的方式,从而加深印象,求得实效。例如,听做练习的评价:先评学生是否能根据听到的语言材料,按要求准确的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动作、手势、表情等,再评学生是否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说唱练习的评价:先评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再评学生是否具有节奏及韵律感,最后评学生是否熟练操作内容。玩演练习的评价:先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再评学生是否善于合作,最后评学生的应变能力。这种真正让学生参与的评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个性张扬,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误区五:课件独尊=合理运用

现象: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老师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作了个 flash。结果上课的时候,老师只顾埋头于鼠标与键盘之间,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缺少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的画面与音响上,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

思考:课件的介入对外语的教学起到了无可厚非的辅助作用。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周有 16—18 节课的英语老师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给每节课做大量的课件。事实上,只要下工夫,花心思,即使没有课件,就用好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一台录音机,加上一些道具,三下两下的简笔画,我们照样能上出优秀的课。课件独尊者还常常忽略板书的作用,觉得它无足轻重。其实不然,板书是微型教案,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书面语言或符号的形式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它是一项重要的教师基本功。理想的板书简直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科学合理的板书可以使一节课的结构脉络清晰、有条理,对学生的书写也起到了示范作用。课件毕竟是形式,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师的教学过程才是内容,不能舍本逐末。对于滥用媒体忽略本质的教师,我们建议还是回归语言教学的本质上来。

误区六:英语授课 = 拒绝中文

现象: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娓娓道来,一口流利的英语显示了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甚至是在布置一个游戏,都用纯英文讲解游戏规则,干巴巴的讲了足足半分钟。孩子们听得一头雾水时,游戏开始了,试问这样的游戏还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吗?

思考:许多人误以为小学英语老师用英语授课,学生有个英语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所学的内容。所以,有些老师就想尽办法让学生去揣摩一个单词、一句话的意思。更有甚者,宁可让学生囫囵吞枣,也不做半点中文解释。其实,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受阅历、经历限制,不可能与成人相提并论。所以,笔者认为,除了直观事物,如服装、水果、食物、数字等,对那些较难、较抽象的作画龙点睛的中文翻译还是必要的。母语是国人交流的最方便的工具,外语课上完全可以用。外语课上得是否成功,跟教师是否全英文上课几乎没有多少直接关系。注重形式的才会误以为全英文上课的教师水平高,学生学习效果好。不一定!很多教师确实全英文了,但是一节课下来错误上百,这样的语言环境其实还不如没有。上课是否用英语,用多少,还是要看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教师语言水平等具体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要求。

点击显示
上一篇:过来人心经:英语听力提高有方法
下一篇:孩子做作业慢的10大原因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