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国际化教育,很多人就会想到是要把孩子送出留学游学、让老师校长海外进行研修。日前进行的“中美基础教育及文化比较”的公益讲座上,长沙市“313”工程引进人才、英语语言教育学博士刘国宪教授认为,国际化教育应放眼全球,立足本土,走出去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把国际教育内容嵌入到基础教育课程中,让更多孩子有更多机会认识世界,开拓视野。
进入五月,正是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长沙的家长们忙着打听在哪学拼音、是否要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强令孩子每天写一版字的时候,美国孩子在干啥呢?应雨花区韶山南路小学邀请进行公益讲座的刘国宪教授介绍,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孩子进入小学之前的一年,必须进类似于学前班的幼教机构,在行为举止、语言表达、情绪控制上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孩子们要学会用“谢谢、不客气”等文明用语、学习在公众面前不大吵大闹、不在公众面前抠鼻子和搔首弄姿,每学会一样就会颁发一份证书,以此作为小学入学的参考。
讲座上,她例举了一个训练孩子情绪控制的例子很能让长沙的家长们得到启发。她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老师带孩子逛一家玩具店,第一天的要求是,只许看,不许买。孩子从一楼走到五楼,这也想买,那也喜欢。但家长坚持没有买玩具,孩子的情绪非常沮丧。第二天到同一商店,这一次允许孩子只选一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作为对前一天表现的奖励。孩子又从一楼走到五楼,选择、权衡、纠结、放弃了很多,最终选了一部小火车,“用两天的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制,学习怎样做决定,美国的基础教育着重于从小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而不是到大学了还要来教孩子要排队上车。”刘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