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一直是许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考试项目,而随着第42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的落幕,南师附中的高三毕业生王逸飞又夺得金牌。而被同学称为“生物王”的南师附中另一名高三毕业生杨津也在最近第22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得银牌。那么,同样是学生他们怎么就那么牛?难道真的是存在天才?
王逸飞:世奥赛5小时试题2小时搞定
从小学到高中,王逸飞参加过无数次竞赛,也取得过无数让人咋舌的好成绩。在本月举办的42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王逸飞从84个国家近4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捧回金牌。“比赛中理论和实验部分各考5个小时,在理论考试中我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答题。”王逸飞告诉记者,这样的高效率也是他在日常训练中养成的习惯。此次也被北大录取的张茂旭同学,回忆起同桌王逸飞时,印象最深的也是他惊人的做题速度。“有时候老师讲卷子才分析到第三题,他一整张卷子都做完了,所以我们都挺‘膜拜’他的。”
好问:偷记老师坐班时间去讨教
“这孩子属于聪明好学,并且是乐学的类型,平时在学校的考试时间就是别人的2/3。”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王逸飞的指导老师唐龙最有发言权。他说,“这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各种提问’,有时候还自己创新问题向老师挑战呢。”唐老师说,为了保证能在办公室里找到老师,他悄悄记下了许多老师的坐班习惯,对于哪位老师在什么时间段会在办公室,他了如指掌。“他常常带着大学物理的书来‘报错’,比如认为书中的某个原理不完整、题目中的某个地方不正确,对物理的钻研他有自己的独特思路。”
好玩:新年给每个女生寄明信片
“在学校里,他成天都笑呵呵的,经常自封帅哥或者是因为抢先解出了有难度的题而臭美。”采访中,有同学曝料说,有一年合唱节上,王逸飞穿了一身白色燕尾服,“艳惊四座”。记者了解到,王逸飞不仅对学习充满热情,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从6岁起开始学习钢琴,在小学六年级时考了钢琴十级,直到最近还为学校的毕业典礼做了钢琴伴奏;小学时他还学过航模、摄影,获得过省摄影协会组织的摄影比赛二等奖;最近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许多哲学著作,并利用自己在国家队集训的机会听了许多讲座。“他还很会处关系,不但平时热心解答物理疑难问题,在北京集训时赶上新年,他还给班上每位女同学都寄一张明信片,并且给每个人的祝福语都不一样呢。”
当然,王逸飞也告诉同学们,千万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好成绩而放弃之后的努力,因为每一步都是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得到好的结果的;不要试图单一从事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对于我来说,同时找一些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保持高效的学习和轻松的心情;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应该清楚每个人有不同的风格和习惯,只要对自己的方法有自信并不断走下去就好。
杨津:国际生物学奥赛拿银
从小时开始,杨津就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百科全书中的找自然界小知识,在小学自然课中的做各种生活观察实验,这些都是杨津的最爱。
初中后随着系统化课程的增多,杨津对生物的兴趣也渐浓。“比如看似血淋淋的解剖实验,其实能观察到生物体内部的机构,再比如一些微生物的实验操作其实能看到很奇妙的世界。”杨津觉得生物学要学好,就要自己“融”进去,把它和生活联系起来。他说,现在的生物书中的实验并不算特别多,不少同学觉得应付一般的考试死记硬背就差不多了,但动手做实验还是很关键的,所以无论是在课外还是在实验室,他都很珍惜每次能动手实验的机会,这也为他的生物理论学习增添了更丰厚的积淀。
“学习狂人”朝六晚九
杨津初中就读于二十九中,刚进校时分班考试发挥不佳的他进入了“平行班”,一下就由小学阶段的“前锋”变成中学里的“后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磨合期后,他创造了“平行班”学生成为年级第一的奇迹,重新找回了“前锋”的位置,并在当年中考以全市第二名的高分进入南师附中。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杨津总是作为第一要事提前完成。“我在高一时就对他有所耳闻,9科平均分96的‘狂人’就是他。”与杨津一起参加生物竞赛的张茂旭谈起“老战友”还是难掩敬佩之情。他说,杨津不仅是以生物竞赛闻名,还是年级总分的“常胜将军”。在老师同学眼中,杨津不仅在生物上学有所长,在其他学科上也相当优秀。但与大家想象中不同,就是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好学生,却从来不在外上补习班。“他的作息时间一贯‘准时准点’,早上6:30起床,晚上9:30准时睡觉,这样的标准作息即使到了最后的高三阶段也不曾改变。”杨津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课外根本不上什么补习班,就是因为学习效率高,让他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学得也不累。
赛场回来“扎”进南大研究室
“杨津国际生物学奥赛虽然拿的是一枚银牌,但这块奖牌的含金量其实很高。”据杨津教练李旭老师介绍,生物竞赛与其他竞赛相比,本来奖牌设置的总数就不多,而这枚银牌也是目前南京市中学生生物竞赛中取得的最高荣誉。参加完比赛后,杨津同学又一头“扎进”了南大实验室。参与研究生的“生物治污”的课题项目“某种绿藻对重金属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耐受性”,预计在暑期就能得出实验成果,也就是杨津将可能带着论文进北大。“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一定的想法。我们提出的理念也是让这些优秀的孩子在进清华、北大前能带着想法、问题和课题去。”南师附中校长陈履伟表示,像杨津这样一批优秀学生,虽然现在已早早拿到了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预签约”,但学校希望他们能更早进入深层学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