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华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儿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是的,学习就是如此,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事物感兴趣,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那作为一名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老师,如何让初次接触数学的孩子们一下子就喜欢上数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走进小学,上的第一堂数学课的内容是“数一数”,教学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参观“儿童乐园”的情景,儿童乐园是儿童喜欢跟熟悉的游乐场所,选择这个场景中的物或人让学生数一数,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是接近生活的,从而主动参与观察和数数等活动。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把数学知识故事化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比较一百以内数的大小”时,我创设了这么一个故事情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小白兔数了数,我捡了46个。它俩都说自己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你能给它们当一下裁判吗?学生一听到请自己做“裁判”,一下就提起了学习兴趣,都争着要做裁判。进而我再引导学生围绕“小松鼠和小白兔比,谁拾得多?为什么?你是怎么想得?”展开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得出结论,并评出“最佳裁判员”。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到最后评出“最佳裁判员”,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三、把数学知识游戏化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把游戏数学课堂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它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
在教学“5以内的加法”这一课时,相对而言计算课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的,学生很快就对练习失去兴趣,产生了学习疲劳。这时教师对练习的处理手段就尤为重要,我把练习题设计成了“小小邮递员”比赛送信、小组火车开起来、夺红旗等游戏,调动学习的学习热情。把枯燥无味的计算题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增强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乐中求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架设了通往成功的桥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多思考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成为有渊之水,有木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