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升初 家长们很无奈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面对小升初 家长们很无奈

2009-11-17 16:06:12     标签:小升初经验

科教兴国,教育公平体现着社会公平。我国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彰显着国家的义务与责任担当,旨在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义务教育的背后,却是学生、家长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严令取消的择校费被“学托”们炒的愈演愈烈。“小升初”这一敏感的话题已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

现状:“小升初”乱象中的不公平

某市“小升初”分配方案刚刚敲定,按照“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入学的八字原则,任何学校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提前招生和私自举行招生考试。然而,“小升初”目前的现状却与政策有所偏离,义务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被扭曲。

“小升初”分配方案刚刚出台,各学校分配工作尚未启动,按规定,“小升初”的学生只能在原校等待分配。据了解,一些有能耐的家长在非正常手段的操作下,已经确定了孩子的去向,还有好多无奈的学生及家长仍在焦急的等待中。

张强,青年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是品学皆优的市三好学生,他所对口的中学是五中、39中以及一些资源相对差的薄弱学校。如果按照往年的分配原则,就近划片与综合素质相结合,他理应上五中。他的妈妈感慨地说:“谁也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做赌注!”为了保险起见,她只好托人找关系,花了4万元的黑钱定在五中。李娜虽然是双西小学名列前茅的好学生,由于父母是一般工人,她委屈地告诉记者:“我知道好学校轮不到我,只能听天由命。”说话间眼里噙满了泪水。

位于双塔东街的葡萄园巷的三好学校,是迎泽区唯一的一所子弟小学,如果按照就近、划片、分配入学的原则,距离三好学校最近的中学应该是五中、39中和太铁一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三好学校的学生不管成绩优劣,按指标全部分配到5公里以外的外来打工人员定点学校45中。三好学校的许多家长告诉记者:“这种不切实际、不公正的分配,逼迫家长花冤枉钱,违规择校。”

怪圈:好政策难以阻挡择校风

某市教育局在2009年“小升初”工作会议上明确承诺:“保证应届小学毕业生每人一个公办学位,公办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借读费。”但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下,有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较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助长家长择校热情。

尽管这些年 “小升初”分配方案逐年好转,但择校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违规招生、隐形权力等行为屡见不鲜,而被人们所诟病的条子生、票子生、关系生,一直是 “小升初”治理的乱点和难点,是受访家长反映最为强烈的话题。

一位优质学校的校长坦言,因为学校好,一到招生时节,领导的条子生、亲朋好友的关系生、票子生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消防、驻地派出所……哪些部门都不敢得罪。由于名额有限,无奈的校长只好关掉手机,玩起了捉迷藏。

取消择校和择生,就是要将原来少数人、少数学校所享有的权力和资源,公平地回归给社会和广大学生,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却变了味、走了调。省社科院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是学校屈指可数的优秀生,几年前,在“小升初”分配时,没有花钱找关系,居然被“发配”到离家很远的黄陵中学。虽然费了很大劲最终转了学,但这件事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让不少家长不解的是,取消了考试,“小升初”却变得愈加复杂。过去“小升初”按分数入学,凭实力竞争,大家的抱怨还相应少些。可现在,“小升初”竟然演变成了家长权力与经济实力的角逐。家长们在“无条件接受”的同时,充满了无奈与不满。李先生的女儿小青就曾对父亲说:“我同学某某平时学习不努力,成绩也不好,可最后还是进了重点中学,同学们都知道因为他爸爸是领导。”

一直关注教育问题的方山县政协主席林祥认为,“小升初”是每个学生和家长面临的一次重要选择。本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因此学生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入学,不允许考试。之所以衍生了许多潜规则,根源在于校际差距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教育公平的根本问题。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哪个学校不愿意招收优质生源?所以,解决“小升初”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否则,优质学校拥有大量好生源,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而薄弱学校必将难以为继,加剧两极分化,导致恶性循环。

疑问:“学托”索取“择校费”流向何方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清理整顿“公参民”,是太原市教育局今年工作的要点之一。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逐步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的现状,化解社会反映强烈的“小升初”热点问题。但是,从目前现状看,好的初衷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其运行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弊端。虽然从政策上取消了择校费,就近、划片入学,不容许择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条件下,学生家长们对小学升初中择校的热情依然不减。

去年在 “公参民”学校存在之时,虽然收费乱象不少,但各名校收费是经过物价局核准,好在有政策依托,是学校有收据的明码标价收费。尽管这些收费是不合理的,但家长总觉得这些钱是亲手交给学校了。如今,在 “学托”的暗箱操作下,择校的家长成了 “学托”的 “唐僧肉”,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入优质中学,拉关系、花票子却没有个公开交钱的地方和数额,全由 “学托”说了算。

某所民办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李娇同学,为了进该学校就读,家人费尽周折,已经在朋友的帮助下,送出5万多元,至今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家长一脸忧虑地说: “真怕钱花了,事办不了,最后害了孩子。”老军营太师二附小的王冉同学,在 “学托”的帮助下,花4万元得到了就读37中的承诺。

看着“神通广大”的“学托”拿钱为名校输送生源,我们不禁要问:是谁给“学托”提供了土壤?“学托”索取的“择校费”究竟流向何方?是肥了个人腰包?还是……?

期待:“小升初”痼疾亟待攻坚克顽

省社科院研究员丁润萍认为,近年来,虽然“小升初”政策逐年转好,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触动教育资源不平衡性的体制壁垒,也就是说,在教育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的不平衡状态必定难以打破,“小升初”政策的内部规则变化同样也不可能改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众所周知,教育对于一国或地区的整体竞争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文化一样,有软实力之称,是治国、强国、富民之道。要从根本上化解“小升初”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问题与困惑,单靠内部规则的调整只是杯水车薪,必须以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等作为实质性突破口,才能满足不同群体接受高质量受教育机会的需求,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丁润萍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提供了以下几种思路。第一,教育与医疗、养老、交通等一样,应该说是公共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对其发展承担着主要责任,是投资建设的主体。第二,取消名校不可能,可以尝试在所辖片区建立校际合作互补机制,带动一般学校的长足进步。只有通过改善薄弱校的办学条件,取消学校差距,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痼疾。

论坛链接:http://bbs.eduu.com/viewthread.php?tid=246885&extra=

点击显示
上一篇:2010年小升初的10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下一篇:小升初的家长都要“三拼”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