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蠢蠢欲动篇
春节过后,偶——长期潜伏于E度的闸北女生家长敏锐地嗅到了2011年小升初战役开始的气息,于是开始整理女儿小学期间获得的各类奖状和证书,并从E度上寻找可以借鉴的简历模板。太太平时对女儿的学习贡献不大,这次也接受了一项任务——为女儿的简历准备一张照片。偶对照片的要求是:阳光、自信、勤奋、可爱,秀外慧中、百折不挠。。。。。。偶是以“小公主”这一艺术形象为标准的。太太为难了几天,最终选用了四年级时在东方绿洲拍的一张生活照,算勉强过关了。
简历用可抽式透明文件夹装订,封面就是女儿的照片,下面打上学校、姓名、联系手机,第二页个人简介第三页目录,然后就是各类奖状和证书。根据E度前辈的教诲,含金量高的一律放前面。女儿就读闸北普通公办小学,没有奥数证书,含金量最高的无非三笔四口合格,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学校的奖状也弄上去,反正语数外德智体,艺术、公益一锅端了,再加上成长手册内容,倒也凑了二三十张。
下一步就是初步选择目标学校。邻近的宝山区、虹口区满意的学校都很远,于是目标锁定本区。A校,极近,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捐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民办学校,偶在女儿三年级时就去考察过A的招生现场,A是偶相当满意的一个选择;B校,极近,一所全市招生的针对特困家庭的公办学校,中考排名一直在闸北区排前两位,不过我们没办法变成特困家庭;C校,极近,公办,虽然这几年不如当初辉煌,不过还是保持本地区领先水平(当然,全市招生的学校不算在内),提高班中考成绩不错,偶觉得如果小升初不顺时,可以考虑为保底学校;D校,稍远,公办,D校的同名高中是闸北区最牛的区重点,中考录取分数竟然超过区内另一市重点学校,D校的优秀同样为圈内人士赞誉;E校,稍远,民办,依托D校和D校的同名高中合作办学,区内招生;F校,较远,公办,F校的理科班是全市牛娃的圣地,这不是偶们能垂涎的,偶们考虑的是F校的奥英班。还有G校、H校。。。。。。
经过网上资料初选和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首轮攻击目标:A、D、E、F。
二横冲直撞篇
A校今年开始得特别早,3月1日就在网站贴出了今年的招生办法,偶于3月6日冒雨来到A校,把第一份简历交到门房间,并按要求交报名照两张。门卫收下简历,没看,让填学生情况表,情况表上有是否担任班干部的选项和获奖项目,填好后,门卫将一张照片收下,另一张照片贴于新生登记卡上,交回偶,一看编号三百多号了,还算早。
感觉A校的门卫谦和、热情,缺点是不够仔细,情况表上要求简历附加四、五年级成长手册主课学习情况,偶匆忙中只弄了五年级的,门卫并没询问就过了。
4月15日,小学召开毕业班家长会,A校老师来校作简短推介,班主任告诉家长们,A校其实已到校抄录所有投简历学生的四下五上成绩。
4月16日,A校校园开放日,女儿在完成另一学校招生考试后匆忙赶去(另一学校情况在后面补充),发现这一天其实也是A校对外区的考试日。出乎意料的是,参观校园后,女儿对A校的评价是否定的,问女儿原因,也说不出合理的原因,只能说是没有眼缘吧。
4月22日、25日,A校两次电话通知预录取,一番纠结后,明确回复放弃,将机会让给与之有缘的同学。
为了女儿的小升初大计,3月8日,偶特地请假庆祝广大妇女同志节日愉快。首先,去的是D校,因为是公办,不知敌情如何,小心翼翼地向门卫递上第二份简历(已补上四年级成长手册内容),门卫明确告知开始收简历了,接过简历后,门卫当面打开,逐张翻阅,并且评价“孩子学习不错嘛,这样的简历还值得交,前面有几个成绩一般的,交过来也没意思。”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取出其他学生的简历,翻到成长手册部分,让偶看主课成绩记录,然后门卫说行了,没有给编号。
感觉D校的门卫算内行,不过似乎“手伸太长了”。
后面一段时间,D校一直没有消息,然而,女儿得到了4月23日参加D校特长生面试资格,其实女儿这个绘画特长早在四年级开学前就扔掉了,通知上要求带好五年级成长手册、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等,看得出招特长是假,还是以主课成绩为主。因为,特长生录取后就不能反悔了,偶自以为是地认为女儿考进D校可能性很大,但是女儿是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类型,为了女儿能够在学习气氛更好的环境中学习,偶决定让女儿读民办了(D校的学习氛围也算很不错),纠结两天后,决定放弃D校特长生考试资格。
3月8日,去的第二家学校是E校,已有经验的偶熟门熟路地递上简历,照例还是进传达室自填情况表,情况表上有目前是否担任班干部以及过去是否曾经是班干部的项目,没有要求填获奖情况。另外,要求填学籍号,偶没想到这个,根本没带学籍卡,只好空着了。在填表期间,听到两门卫大声聊天,短短几分钟时间,双方问候对方母亲不下二十多次,偶不禁暗暗叫了一声“我晕!”。完事后,得到一张学校简介,门卫写个编号,才一百多号。
E校急需提高门卫的个人修养,细节决定成败。
4月9日,E校电话通知参加活动,以为是招生考试,带女儿过去一看,就是一般的推介,二楼自动循环播放E校的介绍录像,并没有设专门的老师解答家长的问题。楼下操场倒有三名老师接受咨询,也不区分是否曾经报名,回答几句官话、套话而已,没有得到有价值的讯息。
回家后,将E校从选择名单中划去。以后,E校再无消息。
妇女节那天,投出的最后一份简历给了F校。在这里不得不自叹功力不够,没看出收简历的是门卫还是专职老师。那人接过简历后,打开,从中间偏后处往后翻,估计是没看到奥数证书吧,随口说道:“反正以后是要参加考试再确定录取的。”和D校一样,没给任何凭证。
后来,偶们还是有机会通过特长生考试这个机会试探一下F校的,不过实地走下来,交通确实超出了认可的范围,就没有再考虑。
G校,中考成绩在区内一直很好。偶们当初没有考虑G校,原因有两个,一是G校离家不近,直线距离基本和F校一样;二是G校去年闹过关门风波,心有余悸。但是,从网上偶尔得知G校4月9日下午校园开放日活动的信息,还是决定先去看看再说。
不巧的是,当天女儿正好得参加各小学的合唱比赛(这种臭美机会她哪里肯放过),比赛结束后,胡乱地卸了妆,由于时间紧迫,一时来不及整理简历了(前几天女儿翻着玩,弄乱了),情急之下,直接拿着原件,驱车直奔G校。我们到的时候,活动已经结束,不过还是见到了G校校长和招生老师,参观了G校校园后回家。回家时,女儿表示超喜欢G校的环境。
当天晚上,网上查阅到G校的交通情况,意外地发现家门口的公交可达G校门口,并且路上时间并不长,路程问题解决。
几天后,G校通知4月16日参加面谈,要求带上文具、证书、学籍卡、户口本、四五成长手册原件等,给的时间是10点,昏,A校活动时间是9点半开始。偶果断决定提前去G校,7点55分赶到G校,果然当天G校的面谈分多批,8点正好有一批,女儿顺利编入8点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面谈”了,家长们被安排在会议室休息。等候期间,偶找机会和G校门卫聊了几句,主要是探听学校作息情况。
因为,女儿最终选的是G校,所以偶接触G校门卫次数比较多,G校门卫给我的感觉就是——门卫而已。
4月18日,G校通知录取。偶再次分析去年的关门事件,最终根据炒股经验得出结论:利空出尽见利多;女儿也表示很愿意去G校。于是,当天赶去G校签约。
H校,多年来闸北区中考成绩排名第一,素以治学严谨闻名。H校进入偶考虑范围时,女儿已经签约G校了。本着随便玩玩、长长见识的心态,我们参加了H校23日的校园开放活动。
到H校后,才知道H校的这次活动是约了对象学校的,不过像偶们这样的不速之客也得到欢迎。
下面谈H校门卫,大家应该看出来,偶喜欢谈门卫:)见H校门卫是因为要听11点那场H校校长亲自发言的推介会(临时来,前面的场次满了),需要到门卫处填表,领入场券。在门岗,门卫递上一个信封和一张学生情况表,偶按要求填写后,门卫接过信封和表格,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极仔细地逐字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才将入场券交给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H校的门卫是我见过的最一丝不苟的门卫。
带女儿见了招生老师,也算有缘分,老师留下了简历,并且表示确实想读H校的话会给机会。
回家后,纠结两天,慎重分析了H校的风格、环境以及女儿当前的学习程度,决定放弃这一机会。
5月7日网上报名,将G校作为第一志愿。
5月14日上午,将告知书和下载的报名表交到G校,女儿的小升初结束。
三胡说八道篇
虽然偶们没有选择热门名校,但是总算经历了一场,女儿也算是确定了求学路上的第一次站位,偶觉得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个总结,若能对普通公办小学毕业的,没有GX的,不奥的同学在今后的小升初路上有所帮助,偶将不胜荣幸。
以下内容如果与读者的观点不同,可认为纯属胡说八道,建议直接忽略。
1、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偶还是支持避开最高点这个原则的,谁让偶们不是牛娃呢?
2、奥数还是要学。即使没有奥数证书,应对招生的数学卷子依然需要奥数知识。今后,仍然会让女儿适当学习奥数,不为竞赛,只为开拓思维。
3、三笔四口有用的。像偶们这样的普娃没有奥数证书,全靠英语奖状撑了。偶们所经历的事实证明,不少招生老师还是看重三笔四口的。当然,三笔四口的实力远比相应的证书重要。
4、小升初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术手段得灵活。投简历、在家等消息的常规战术未必适合偶们这样的普娃,有机会得主动出击。
5、特长生考试,特长强不强不重要,语数外强不强很关键。
6、校内成绩很重要。随着学籍卡制度的完善,偶估计今后校内成绩将更受中学老师的重视。从这次的情况看,五上成绩最重要,其次是四下的,然后是四上的。五下期中成绩意义不大,不过拼本周两天面谈机会的同学还是需要的。另外,当不当班干部,中学还是关注的。
最后胡乱预测一下:无论奥数还是英语,今后证书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证书还是得考,更重要的是等同于证书的实际能力;今后JYJ对小升初考试的限制会更严,不过别以为真不考了,民办选择生源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于JYJ的干扰年复一年的深入,今后小升初将更多地进入暗战局面,投简历时间可能进一步提前,招生老师也可能更深地潜伏进小学获取资讯。
总之,折腾仍将继续。全文完。
相关连接:
【有奖征文】2011年上海小升初“酸甜苦辣”有奖征文活动
经典回顾(原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