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区房谈孩子教育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从学区房谈孩子教育

2010-07-30 16:05:27     标签:小升初学区房

近日沈阳开两会,大家谈论的焦点之一就是房价问题。说到房价,估计每个人都有自己说不完的各种版本的故事,有欣喜赚钱的,有痛苦买不到房子的,有辛酸买不起房子的,如此等等。和朋友最近谈了几次都是关于学区房的问题,要不要去买?值得不值得买?这里面的纠结更多。买了学区房,给孩子转户口,上知名小学,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可是高的离谱的房价以及破旧的房子,让人不得不再思索一下,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选择?估计这学区房也大概是“中国特色”的名词吧。

还记得在美国纽约的时候,曾经送过亲戚家的孩子去上学。他读的小学在曼哈顿的西区,他住在东区,每天早晨坐Cross-town的一个巴士去学校,从东边开到西边,也不算太远,大概30分钟。后来了解,这个学校的孩子是面向所有学生开放的,无论你住在哪里,甚至有的学生住在布鲁克林也来这里读书。有意思的是,读个小学,也需要面试,写申请书,找推荐人写推荐信,然后学校录取,可谓是完全公平竞争。所以每个家长给自己孩子选择学校的余地很大,无论你住在哪里。

我还算幸运,孩子有沈阳户口,至少以后升学考试有所谓的“沈阳户口优势”。几个朋友常年在沈阳工作的,因为没有沈阳户口,不得不曲线救国,买了天津的房子,给孩子转户口,以其日后考大学能有点实惠。其实在我心底,并没打算利用所谓的沈阳户口考大学的实惠,因为,谈到孩子教育,我觉得在我有能力的前提下,我一定让孩子去国外接受高等教育。

不能说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完全失望,至少我认为,国内的高校的各种的弊端以及与世界高水平高校之间的距离,不是短期能够解决和追赶上的。高校本该是教书育人,科研学术的地方,却要和行政体系挂上,当高校也成了官场,一切就开始不纯净起来。从教授当了院长,是升了官,从院长当了校长,是升了大官,自然各种沽名钓誉或者不见光的事情就要出来了。想起,若干年前,仍在纽约接待过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里的一位知名教授来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受人之托尽地主之谊,带那教授到了会场,可是没想到,教授竟然让我帮他问一问,发表他的论文需要花多少钱?我厚着脸皮问了,主办会议的人很认真的回答我,发表论文不需要钱,但是他们需要评估论文,然后做决定。结果可想而知。

另一朋友最近正在头疼买天津哪里的房子,也是为了给孩子读书转户口。我说别买了,说不定10年之后国内考大学的体制就变了呢,也说不定户籍制度会取消了呢,更有可能,房子到时候跌了呢。说完之后,我那朋友撇了撇嘴,完全不屑。我内心很明白,也许这就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