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还是随波逐流 三岁儿子教育有门道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适应社会还是随波逐流 三岁儿子教育有门道

2011-04-06 09:49:16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吾家小儿三岁,自幼以“西式方法”养育而成,极少被娇宠,更少被强迫。环境如此宽松,小儿自然比较有个性。一旦觉得我对他的行为不够公正,就会自动忽略我的娘亲身份,奶声奶气地跟我说:“我觉得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虽然我觉得这样的声音理性而高贵,但他外婆听多后就有点担心:“这小子这么有脾气,将来适应不了社会,会吃亏的。”老太太是个很开明的人,只可惜身边充斥着“孩子要听话,不能太有个性,这样长大了才能适应社会”的论调,老太太要不心慌也难。你要她找出这种论调里的bug,更是苛求,但在我看来,其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都把适应社会与随波逐流混为一谈了。一说起“适应社会”这个调调,我就想起了招聘会上滚滚的毕业生人潮和很多大呼“一才难求”的私企老板。我还真认识一些企业主,绝大部分都不是吝啬之辈。“可惜,幼稚的年轻人太多了!”某位仁兄曾这样向我慨叹。在他看来,这个幼稚就是“眼高手低”,说起话来像个战略管理专家,做起事来却像个小学生,对社会环境完全缺乏判断,事情一复杂就抓瞎。这是再正常不过,强调孩子要“听话”要“顺从”的父母,肯定不会觉得探究和怀疑精神是好东西,可惜,一个年轻人没有了此二者,判断力就无从谈起。在缺乏判断力的前提下,你怎么可能指望他做事有方向、有计划、分得轻重缓急?

在强调孩子“要顺从,要听话”的调调里,我没有看到有人希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强大的内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切。我也不觉得,真的听从了那些调调的孩子,会是一个适应社会的孩子。相反,他只会随波逐流。像现在很多大学生,天天抱怨找工作很辛苦,却不去探究“辛苦”背后的原因。如果他有足够的判断力,去读点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并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进行思考,那大概也能对当下的艰难处境明白几分,并勇敢地做一些决定来改变命运。

所以,适应社会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对社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大到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国民文化特征,小到一街一巷一公司的商业生态、人际关系,都要有觉察,一旦碰到问题,能够通过积极的自我学习找到答案,并找到建设性的出路,这样他才能自觉地选择道路,并明了要承担的责任,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放弃。

打个比方,如果孩子选择去当建筑师,在一个相对单纯的领域内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种清醒的选择。反之,他觉得从政非常有意思,并愿意承担为之付出的代价,同时苦研政治智慧,这也是一种清醒的选择。怕的是孩子走出校门,除了奉行“找个好工作,买个好房子”的价值观,对别的一无所知,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那就是不能“适应社会”,这跟一只没头苍蝇一样,能混好的概率不大——“富二代”和“官二代”例外,但他们的运气也未必能延伸到自己的下一代。

我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没头苍蝇,所以当他理性地跟我说出“我觉得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时候,我为这种独立判断力的萌芽而由衷喜悦。随着他渐渐长大,我会引导他找到既能保持独立判断力、又与人和谐相处的办法,这不过是一个技术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