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晚宴” 校长不希望学生再受伤害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尖子生晚宴” 校长不希望学生再受伤害

2011-12-08 10:45:48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作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的校长,本着激励优秀学生的愿望,11月23日,肖明华以校长身份邀请一些优秀学生共进晚餐。没想到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真相到底如何?是否涉及教育不公?本报记者专访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肖明华,听当事人回应网络质疑。

肖明华没想到一顿晚餐把他和学生推上了风口浪尖

校长邀请优秀学生共进晚餐的事情,全校师生之前就知道了,肖明华提出邀请优秀学生晚餐的想法后,学校行政会加以研究,同意后,形成了一个方案,然后让老师传达给学生。在肖明华的印象中,当时没人质疑,绝大部分师生是赞同和认同的。

出于对活动的重视,活动之后,办公室老师把晚餐活动的内容图文并茂地挂在校园网上。这则校园网上的新闻立马被媒体捕捉到了,随后“校长宴请尖子生”的新闻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校长”“尖子生”这些敏感的字眼,触发了很多网民对这顿晚餐的质疑。歧视差生,是一些网民揪住不放的观点,有网民将这顿晚餐与“绿领巾”联系起来。也有网民将注意力放在了晚餐中激动得流泪的孩子以及晚宴的奢华。各种争议铺天盖地。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肖明华,回应公众质疑。

总统套间?菜单?小礼服?学生激动落泪?

并非总统套间,餐馆制作的菜单,小礼服是校服,学生因回忆老师带病上课而落泪。

“不是总统套间。”采访之初,肖明华强调。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位于成都市麓山大道二段,肖明华说,学校处于离县城约20多公里的镇的边缘,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当时邀请的优秀学生有19名,加上校长和老师有20多人,初衷是想找一间有大一点桌子的地方,能让20多人坐下。学校老师找了几家都没有大的地方,最后选了镇上一家新开的餐馆。“就是一个小镇,怎么可能有总统套间?”肖明华说。

对于媒体盯住的菜单——凉菜9个、热菜21道、例汤1份、小吃2种。肖明华说:“写起来吓人,其实价格不贵。”肖明华介绍,20余人最后的餐费是1000多元。而之所以摆放菜单,肖明华说,是办公室的老师觉得校长宴请学生很正式,而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摆放菜单会更礼貌一些,于是请餐馆制作了菜单,餐馆事先也不知道是给学生制作的。

网上照片中学生们身着小礼服参加晚宴,肖明华说,这是学校的校服,春夏秋冬都有。有运动校服,也有正装,也就是图片中的小礼服,一般孩子们都穿正装。肖明华解释,因为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学生统一住校,为学生们提供校服,一是为了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二是为了防止学生在着装上攀比,学生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还不错。

网上报道甚至有学生激动得哭了起来。肖明华说,学生激动,并不是因为和校长进餐激动。“为什么见了校长不激动?听到和校长进餐的消息不激动?而是吃饭的时候激动?”肖明华反问道。肖明华说,当时这个高中孩子是在回忆自己在学校的经历,回忆到自己两鬓斑白的老师生病还在给学生上课时,想表达自己的感激,结果忍不住哭了。“这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很看重老师的关心。她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但被媒体误读了。”肖明华说。

不是“绿领巾”,初衷是激励优秀学生

后进生不能歧视,但并不等于优等生不能表彰。教育是有针对性的,有层次的,我们希望在均衡、公平的前提下,能对优秀学生进行激励。

这次参加校长晚宴的19名学生是从全校4000名学生中遴选出来的。肖明华说,遴选的过程,全校学生都知道。看的是综合成绩,主要是考试成绩、特长加分以及其他加分,考试分数并不是唯一标准。每个年级前三名,初中、高中共6个年级,有一个年级有并列名次,所以最后是19名学生。经媒体报道后,有网友质疑,这是否像“绿领巾”一样,是歧视差生。肖明华对此并不认同。“这和‘绿领巾’不一样。”肖明华说,“‘绿领巾’违背了基本的教育规律,侮辱了差生。”肖明华认为,这次晚宴的初衷是激励优秀学生,但并没有把优等生和差生召集到一起,优等生能坐着吃,后进生站着看。这次学校只是做了优等生工作,学校做的后进生工作也很多。“媒体报道后,有些后进生可能心理上也有落差,但我们并不是有意要伤害他们的。”肖明华说。

对于网传座位座次是年级第一名才能挨着校长坐,以此凸显此次晚宴的“尖子生”氛围。肖明华说,座位是每个年级的三名学生坐在一起,校长随机坐在不同年级之间。“我有一边的学生就不是考试第一名。”肖明华说。

但为何选择优秀学生共进晚餐?是否伤害差生?是否有违教育公平?肖明华认为,不存在违背教育公平的情况。“我们事先是进行了一个座谈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才一起吃晚餐。”肖明华对媒体只聚焦“晚宴”,感到有些无奈,“教育是有针对性的,有层次的,我们希望在均衡、公平的前提下,能对优秀学生进行激励。”肖明华说,吃饭的氛围是愉快的,这也侧面反映了校长对学生的影响力。“如果学校办得不好,校长当得不好,学生不会想和校长吃饭的。只有学生感到自己在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觉得校长们有影响力,才会愿意参加,才会把它当成激励。”肖明华说。

肖明华介绍,在晚餐上,校长们和学生们聊的同样是人生和国家。校长们希望优等生能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思考自己的未来。“孩子们读书的目标有些是迷茫的,有些只是为了考好大学,有些是为了家族的希望,有些是从小就有理想、有抱负的。”肖明华说,他们在晚餐中聊到了艰苦条件下努力工作的钱学森,校长们也希望能通过交流让学生们树立更远大的理想抱负,让他们有更明确的努力目标。

“我们不是在晚宴上恭维学生取得了多好的成绩,恭维谁是最好的学生。没有。”肖明华说,“校长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境界。”

“后进生不能歧视,但并不等于优等生不能表彰。”肖明华说,“学校要树立正气。学校给成绩好的学生发奖学金,是不是对没得奖学金的学生不公正?省级三好学生获表彰,是不是歧视其他学生?”

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再受到伤害

只是单纯地想用一种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更优秀。这种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也不一定适合所有民办校,但我们的本意是好的,是想尊重学生。

网络的力量超出了学校的想象,几天之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已悄然撤下了当初挂在校园网上的新闻。

“中国教育报是我接受采访的第二家媒体。”肖明华说,网上有些媒体和评论并没有采访他。有些不明真相的言论已经“伤害了我和我的学生们”。

肖明华说,学校只是在探索激励学生的一种方式。作为一所完全民办的学校,学生数从当初的1000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人,肖明华认为学校发展势头良好,生源也都还不错。相比而言,优秀学生更容易被其他学校挖走,学校适当地关怀优秀学生是有必要的。

“我们没有想过炒作,也没有想过邀请媒体报道,我们只是单纯地想用一种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更优秀。这种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也不一定适合所有民办校,但我们的本意是好的,是想尊重学生,如果校长把学生当贵宾尊重,老师也会更尊重学生。”

肖明华认为,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在遵守国家政策方针的前提下,可以在某些方面先行先试。“晚餐之后,我们也会做一个调查,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师生反映是好的,那么我们继续做,如果反映不好,我们改正。”肖明华说,“这都是可以调整的,但网络的一些言论对我和我的学生有些伤害,有些上升到了人格侮辱。”

肖明华说,媒体不能只看到这一次激励优秀学生,而忽视了学校也在鼓励中等学生、后进学生方面做的努力。肖明华认为,学校后进生的面不是很大,但学校仍关注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对于后进学生,有学生之间的结对子、组团队帮扶,也有老师的关注。“老师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是正面公开的,但对后进生则是私下指出问题,督促改正。”肖明华说,“比如我们的英语课,要求每篇课文过关,学生一个个过关,成绩好的学生过关快,老师则需要在后进生身上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我们学校做后进生的工作比做优等生工作,精力花费多得多。”肖明华强调。

对于是否会邀请后进学生共进晚餐,肖明华说自己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邀请后进学生,这个定义岂不是对后进生的歧视?没人愿意来吃饭的。鼓励后进学生,可以用其他方式。”肖明华说。

肖明华希望大家能宽容地对待他的探索,更重要的,是不要再伤害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再受到伤害。”肖明华反复强调。

截至12月3日下午1点,记者在新浪调查发起的“你如何看待中学选拔19名‘尖子生’与校长共进晚餐”问卷调查中看到,已有8158人参加投票,选择“理解,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方式,很有创意”的有3928票,占48.1%。选择“质疑,吃饭形式太成人化,并可能冷落非尖子生”的有3547票,占43.5%。选择“不好说”的有683票,占8.4%。

采访的最后,肖明华问道。“想办法做第一步的人,总比不做的人好吧?想方设法把学校办好的人,总不是坏人吧?教育观念和方式总可以探讨,不用一棍子打死吧?”

走进成都小学名校之草堂小学

七中嘉祥2011年教育研讨会放假通知(中学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